• 47阅读
  • 0回复

“不计浮名不畏难从无艰险落君前”——电视剧《广州市长叶剑英》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7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不计浮名不畏难从无艰险落君前”
——电视剧《广州市长叶剑英》观后
程代熙
为纪念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同志诞辰100周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电视部和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七集电视剧《广州市长叶剑英》,已于近日在荧屏上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
这部电视剧描写的是叶剑英同志在1949年底,受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托付,率师南下,解放华南,担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时的革命斗争经历。
叶剑英同志进驻广州后,当时的形势极为严峻。国民党反动派撤退时潜伏下大量特务,此外地方上还有各种旗号的帮会势力。他们乘新生的革命政权立脚未稳之际,炸电站,毁桥梁,烧粮站,绑架勒索,杀人越货,甚至相互勾结假冒革命组织及机构的名义,接管粮库和民间工商企业。当时,广东全省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地方上山头林立,土匪武装仍在鱼肉平民百姓。总之,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这就是解放初期的广州的形势。
这部电视剧的编导者们没有受时下那些所谓淡化主流意识形态,回避现实生活中血与火的斗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而是把剧中的主人公置于当时错综复杂,而又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的中心,也就是置于作品所极力营造的那个典型环境的氛围中,颇具匠心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不计浮名不畏难,从无艰险落君前”,这是叶剑英同志的两句诗,是对陈赓同志的写照。但这两句诗也可以移来作为他的自况。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为名,不图利,不惧困难与艰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广东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在华侨中绝大多数都是热爱祖国的。在近现代史上,华侨对于祖国的命运从来都是十分关注的,在国家兴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关键时刻,他们都义无返顾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创造性地落实党和政府的有关华侨的各项政策,就显得十分地迫切和重要了。这一点,在这部电视剧中显得极为突出。
解放之初,广州的粮食问题十分严重。一些不法商人兴风作浪,潜伏的敌对势力又乘机制造混乱。因此,一时之间,社会上人心浮动,新生的革命政权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电视剧中创作者们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叶剑英市长与他们进行的政治上、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斗争。此外,还从历史生活中撷取了一个片断,表现爱国华侨人士在这场斗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叶剑英市长除选派得力干部到农村去征购外,还通过华侨在泰国购买粮食。其间,得到了马万祺先生的鼎力相助,顺利地将粮食经由澳门运到了广州。这个情节在电视剧里只是寥寥几个镜头,但它所蕴含的生活内容却是非常厚重的。
在国民党的地方势力中,有些人对共产党是做过错事,甚至可以说对人民是犯过罪的。但他们与国民党顽固派还是有区别的。如何对待他们,是把他们完全推到反革命阵营的一边,还是大胆地对他们落实党的有关政策,使他们将功赎罪,为革命政权出力?在这部电视剧中就写了叶剑英三请莫雄先生从香港回到广州,并委以广东北江地区剿匪委员会主任的要职。从而不费一枪一弹促成了北江地区土匪头目秦荣飞等人放下武器,弃暗投明,一举消除了危及革命政权的心腹之患。
一个粮食问题,一个剿匪问题,就是当时广州革命政权面对的两个重大的难题。由于叶剑英敢于创造性地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把爱国华侨的力量充分动员了起来,还由于他敢于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国民党的起义将领,并使他们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最后,终于化险为夷,开创出了新的政治局面。这部电视剧自始至终编导者都是从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视角来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因而就使得有勇有谋的一代儒将叶剑英的艺术形象,在观众面前显得亲切可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