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赞图书馆“开”进火车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6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赞图书馆“开”进火车站
江苏扬州市陈庆贵
报载:最近,一进入济南火车站候车大厅,人们就可以看到一辆乳白色的手推车,上面醒目地写着“流动书屋”四个大字。一个服务员推着车在旅客间穿行,微笑着把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刊发给候车的旅客。由此,候车大厅出现了难得的安静,千余个座位座无虚席,旅客们悠闲地看着从车站“流动书屋”借来的书刊,好像置身于整洁、安静的图书馆。
图书馆“开”进火车站,益处很多:首先是满足了旅客需求。旅客候车无聊心焦,有着打发时光的强烈需求。“流动书屋”把候车厅变成图书馆,让旅客不用花钱就能在文化氛围中度过无聊时光,既消除了出门在外的无奈,又吸取了知识营养,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是改善了车站形象。车站筹措资金购买大量书刊,并配备专门服务员为旅客服务,这无疑改善了车站在旅客心目中的形象。此外,有助于扫黄打非。“流动书屋”提供的是《读者》、《十月》、《法庭内外》、《读报参考》、《质量纵横》等几十种、千余册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书报杂志,使车站外地摊上格调低下的黄色非法书报杂志失去了市场。
时下,不少火车站候车厅却是另一幅景观:一是乱。报刊摊亭违规加价出售、兜售黄色非法制品无人过问。二是躁。由于大部分旅客无事可做,难耐寂寞时光,候车厅充满了躁动和喧哗。三是脏。不少旅客以吃零食来打发无聊时光,尽管有值勤人员管理,地上椅下仍撒落不少瓜皮果壳烟蒂,痰迹斑斑。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疏于管理,还在于未能像济南火车站那样,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进而千方百计让旅客在心理满足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品位的提高,使旅客和车站产生文明共振、良性互动的效果。
图书馆“开”进火车站看似事小,效果却不可小视。它启迪我们:精神文明建设要善于从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小事入手,小事做好了,就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效果。作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火车站有很多事情值得用心去做。但愿各地车站能从济南火车站的做法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使火车站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