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精心的主题追求准确的艺术定位——评秦腔新编历史故事剧《蔡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4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剧谭

  精心的主题追求准确的艺术定位
——评秦腔新编历史故事剧《蔡伦》
孙豹隐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故事剧《蔡伦》,以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在去年全国梆子戏交流演出中一举夺魁。最近该剧晋京演出,又赢得了首都观众的青睐。扫描《蔡伦》创作的轨迹,我觉得这台戏最主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精心的主题追求,准确的艺术定位。
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着一种重道轻器的倾向。这种倾向长期浸润文艺创作的结果,便是宫廷生活、宦海沉浮、才子佳人等类题材走俏,而独独对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缺乏热忱,绝少反映。《蔡伦》自觉地把艺术光束瞄准对世界科技堪称有启蒙性、先驱性贡献的中国古代“器”系列,以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大业为艺术视野,选取了主人公蔡伦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段透视聚焦,着力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血肉丰满、充盈着科学精神的古代发明家的艺术形象。透过蔡伦的艺术形象,进而烘托出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顽强、奋斗的可歌可泣精神。
独到深邃的主题,呼唤准确的艺术定位。《蔡伦》张扬起的艺术坐标,恢宏大气,酣畅淋漓。全剧紧紧围绕着造纸成败这根主线,组织矛盾冲突,营造情节氛围。然而它又不拘泥于展示造纸过程,而是关注艺术形象的命运和使命。他的性格中释放着坚毅、执著、聪慧、务实等情愫,洋溢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传统美德。蔡伦新婚三日被刘丰妄奏强召入宫。抛家别妻之苦,身心摧残之痛,没能浇灭他心中升腾的富国强民思想和传播华夏文明的意识。他由制简苦、阅简累、保存推广简策难,引发了造“新纸”的动因;又从漂絮村姑用废丝织成絮帕开启了研造“新纸”的思路;进而“曝体田野”,闭门拒客,细察究,苦钻研,蕴蓄了造成“新纸”的基础。于是,他冒死灞上拦驾,请命造纸;埋头白岩山下,攻难关,抑神权,斗奸谋,终成大业。正是蔡伦的这种人格力量,科学精神,务实干劲,催动了一种新的造纸术的诞生。
《蔡伦》在塑造主要人物的同时,还恰到好处地铺排了另外两根辅线。一根是苦荷与蔡伦的情感交织线,一根是刘丰同蔡伦的反贯穿动作线。蔡伦入宫,苦荷孤苦地抚育着阿宁成长。十年艰辛,自不必言;思念之情,汹涌澎湃。全剧在渲染艰辛和情感方面挥洒了一些笔墨,然而笔墨最浓烈最奔放之处却是在于吹奏出一曲人民群众对造纸大业的支持和贡献。“只因为阿哥造纸遇波折,牵动了乡亲心万颗。南村父老赠麻絮,北庄智叟竞献策。”苦荷正是肩负着乡亲父老的重托,集中了父老乡亲们的聪明才智,风餐露宿,一路跋涉,来到龙亭,为造纸献策。这样,这根情感线被赋予了更加积极的意义。作为反面人物的刘丰,拉扯蔡伦入宫的初衷是为自己增添帮手。可一旦觉察到蔡伦有可能超过自己,特别是“新纸”成功,蔡伦将晋爵封侯,位居自己头上时,便不择手段地破坏造纸大业。于是,引出了蔡伦为保造纸大业而毅然作出牺牲爱子的决断;激发了苦荷那“岂容恶火把儿吞”的悲愤激越倾诉……不可调和的戏剧冲突引人入胜。蔡伦在这紧要关头,急中生智,“要让‘新纸’似雪飘,要让文明放光耀,要让那邪恶之火枉自烧!”在群众的配合下,舞台上展示出一幕以俑人代替孩童祭炉的妙章,演绎成一条主线两根辅线的大奔突、大碰撞、大归结。美好的结局在尖锐激烈、深沉昂扬的典型环境中呼啸而出。
《蔡伦》艺术定位的准确还表现在全剧二度创作的方方面面既牢牢保持着秦腔的基调,又勇于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歌、戏、舞融和自然,相得益彰。全剧在导演的总揽下,各个艺术链条有序滚动,浑然一体,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