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阅读
  • 0回复

李鹏在四川考察时指出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乡村户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16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在四川考察时指出
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乡村户
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
新华社成都6月15日电(记者张宿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近日在四川考察工作时指出,掌握文化科技知识、提高人的素质是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的重要条件,要大力开展教育扶贫,科技扶贫。要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乡、到村、到户,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他强调,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脚踏实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在本世纪末,解决我国5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大有希望。
从6月11日到6月14日,李鹏总理在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的陪同下,先后在四川凉山、攀枝花、成都等地进行了考察。他到彝族聚居的凉山州普格县,走访了生活困难的农户家庭(有关通讯报道见第三版);实地考察了正在兴建的二滩水电站、攀钢冷轧机厂、成都市府南河整治工程;听取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
二滩水电站的建设是李鹏总理这次四川之行的考察重点。位于攀枝花市雅砻江上的二滩电站,对四川、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本世纪内全国投产的最大水电站,双曲拱坝高达240米,坝内形成的水库库容为5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总容量33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时。
党中央、国务院对二滩电站的建设十分重视。李鹏总理更是对这一工程始终关心。早在1982年,当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鹏曾就正在规划的二滩电站的建设问题向中央写了题为《二滩水电站是解决四川能源的关键一着棋》的报告。在报告中,李鹏提出,在四川西南部的大渡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河段近1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集中蕴藏着近6000万千瓦的水力资源,有发展水力发电的广阔前景。二滩水电站是开发条件优越、经济效益好的得天独厚的好项目,从战略上考虑,应把二滩列为全国能源建设的重点,列入“六五”计划。在报告中,他还提出了工程建设改革开放的思路:采取国际合作的方针,聘请国外技术顾问,采用投标方式,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争取利用外资等。
6月12日上午,李鹏来到二滩水电站工地。在1205平台、主厂房安装间、下游围堰、观景台,李鹏逐一察看了工程的施工情形,向工程负责人和中外专家详细了解了各项建设情况。经过近6年的建设,昔日沉寂的山谷河道上,一座雄伟的混凝土大坝已浇筑到了170多米;沿隧道而入的巨型山洞中,发电机组正在紧张的安装之中;施工现场,先进的施工设备和严格的监测管理确保工程高质量地按计划进行。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质量良好,预计1998年7月,第一台5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将投产发电。
目睹这一切,李鹏总理十分高兴。他对电站利用包括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财团在内的贷款,全面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并按国际上先进的工程管理方式进行建设予以充分肯定。当了解到工程静态投资与他当初在报告中估算的数目基本吻合时,李鹏表示宽慰。考察中,他强调,要继续坚持改革方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切实做好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的管理,把二滩建设成一流工程,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四川考察期间,李鹏多次提醒各地要把水资源的节约与开发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他说,水资源的缺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同时浪费水的情况又十分严重,工业上如此,农业上也是如此。在农业上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李鹏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抓大放小。搞好国有企业并非一日之功,企业的发展与盈亏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正视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振兴之路。他说,长虹集团通过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建立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走集团化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它的成功,证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的正确。他强调,要加快建立城市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高度重视再就业工程,组织下岗职工学习新的技能,为再就业创造条件。同时要改变就业观念,树立各行各业劳动都光荣的思想。
针对四川省有400多万贫困人口的现状,李鹏要求切实抓好扶贫工作。他指出,贫困地区一定要结合实际,发展农业,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发种植业、养殖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逐步改变落后面貌。
李鹏指出,四川省“九五”开局不错,今年以来也取得了好成绩,各项工作是令人满意的。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要与《纲要》相吻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四川在人口、土地、资源、经济、科技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是全国的大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陪同李鹏总理在四川考察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有:何椿霖、韩杼滨、钮茂生、姚振炎、周永康、陈同海、徐大铨、汪恕诚等。(附图片)
李鹏总理走访彝乡村寨,同农民杨阿牛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