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福建: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步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3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福建: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步伐
编者点评:
福建号称“八闽”,古人诗云“八闽丘壑称奇绝”。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大唱“山海经”,唱出了经济发展新局面。90年代初,根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省委省政府又及时抓住台湾海峡西岸这个区位优势,作出加快闽东南经济带开放开发决策。这一决策使唱“山海经”更上层楼,将厦门特区和厦漳泉“金三角”开放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发挥,使闽东南成为对台资和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过去艺界有句口头禅:“一招鲜,吃遍天。”现在看来,发展经济要避免重复建设和结构雷同,也要有“一招鲜”的功夫。各个地区、部门,都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自己的独特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等等),扬己所长,避己所短,多出鲜招、奇招和好招。这样,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自己独有的经济活力,取得“吃遍天”的良好经济效益。读了闽东南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报道,我们不正是从中得到这个启示吗?
本报福州7月22日电记者潘帝都报道:一条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繁荣带,正在台湾海峡西岸的闽东南地区迅速崛起。这是福建省为带动全省经济振兴,促进闽台经贸合作,实施加快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战略的硕果。
闽东南地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包括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5个地级市,辖43个县、市、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2100多万。这里集中了福建境内的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各类工业小区、开发区,是福建省条件最优越、发展最具活力、前景最为广阔的地区。
90年代初,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的决策,这一决策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把闽东南地区列为全国加快发展地区之一。
根据闽东南地区的实际和确定的总体目标,福建省将用20年时间,把闽东南地区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城乡融为一体、社会事业进步的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地带。从1991年以来,全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瓶颈”制约严重的铁路、公路、电力,同时配套建设机场、港口和邮电通信网络等设施。5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0多亿元,完成的项目主要有:鹰厦铁路电气化改造;横贯闽南三角区的漳泉肖铁路建成通车;纵贯闽东南地区400多公里的福厦漳公路拓宽改造成为6车道水泥路面公路;新建扩建了一座大型水电站和两座大型火电厂;扩建和新建了福州、厦门、晋江和长乐机场;新建扩建了20个万吨级以上的码头和一批中小型码头;现代化电信传输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地区所有县市乡镇以及大多数行政村实现了电话程控化和开通了移动电话等等。如今,一个联系海内外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在闽东南地区基本形成,电力装机容量正以年均100万千瓦以上速度递增,邮电通讯网络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全地区基础设施正从制约型向适应型、超前型快速发展。
利用闽东南地区的区位、政策和人文等优势,福建省在该地区重点培育和发展了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水产、林产等一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经过5年多的努力,这批支柱产业已显雏型,并开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全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1996年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出口创汇和财政收入均占全省的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外资,特别是着眼于实现两岸“三通”,促进对台经贸合作,推动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着力抓的一个重点。全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15亿多美元,兴办外资企业近万家,兴办台资企业30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近40亿美元。有4个台商投资区集中在这一地区。漳州市还成为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基地。
如今,闽东南地区不仅成为福建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而且也是福建省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最快的地区。经过几年努力,厦门市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精神文明先进城市;省会福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个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和服务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都市正在逐步形成;泉州、漳州、莆田等市也在现代化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