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永丰再涌垦荒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永丰再涌垦荒潮
吴政保
在赣中山区永丰县,一度冷寂的荒山、荒坡如今又热闹起来了。由于该县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大胆购买和租赁荒坡,从而在全县城乡掀起了一股新的垦荒热潮。
机关干部下乡垦荒
为了把机关富余人员引向山区综合开发第一线,永丰县委、县政府要求县直各部门兴办开发基地,对参加开发的干部,采取基本工资照发、三年后愿回来的,原单位予以接受等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职工“买荒”或“租荒”开发,并给予资金扶助。县人大机关虽然只有20多人,却筹资10多万元把100多亩黄土岗变成了“花果山”。罗铺垦殖场人武部副部长李枧珠停薪留职,投资2万多元,租赁了50亩荒坡,开垦成一座果药场,并套种西瓜、草莓,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场主”。中学教师邓顺根拿出多年积蓄,在鹿冈乡前村买断了40亩荒坡30年的经营权,种植杜仲2000棵,套种黄栀子3.5万株,建起了一座中药材场。目前,全县共有34个部门下乡“买荒”,上百名机关干部职工离岗“租荒”,垦荒5500多亩。
打工农民返乡垦荒
永丰县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务工的青壮年农民有25000多人。打工生活,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一些颇有远见的“打工仔”,开始了新的选择,通过回乡探亲或通讯联系,被一些靠山区综合开发致富的典型和县里采取的优惠政策所吸引,纷纷携资返乡,大面积购买或租赁荒坡,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规模开发。目前,全县有500多名打工者返乡垦荒,有的独立开发,有的股份合作,办起林果场、养殖场160多座,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沿陂乡毛家村年仅24岁的毛琥申,18岁便到杭州贩菜,年纯收入超万元。去年3月,他回到家乡,用打工攒下的钱买下了荒坡50多亩,立志走农业开发致富之路。如今,野岭已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柑桔、板栗、葡萄、水蜜桃等果树。他还打算投入3万元,在山脚下建一座百头养猪场。
能工巧匠转业垦荒
自古以来,永丰有不少能工巧匠,但只能小打小闹。改革开放以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办起了企业,成了老板。看到农业比较效益的不断攀升,一些老板觉得搞山区综合开发风险较小,同样也能致富。凭着比较雄厚的资金,他们大规模购买荒坡,当上了“农场主”。佐龙乡聂家村聂跃辉前几年办起了一家木艺企业,生意兴旺,颇有名气。去年,他与人合伙,投入10多万元,租下了600亩荒坡,请拖拉机垦复,种上了果树和药材,今年套种了西瓜,并与广东客商签订了收购合同,可产西瓜20万公斤,总收入至少10万元。像聂跃辉这样转业垦荒的“农老板”,全县不下100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