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5
第9版(理论)
专栏:扎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庞道沐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开始全面走向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从80年代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到现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一些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从农业自身的情况来看,一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些地区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又有强烈的现实要求。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坚实基础和前提条件。二是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农产品统购统销的局面,80年代中期取消了小宗农产品的统派购任务,80年代后期又放开了除粮棉烟等几种主要农产品之外的所有农产品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从种植到经营都经受了考验,对市场从害怕畏惧到初步入门,从一无所知到大胆探索,从不知所措到逐步适应。这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三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大大增加。比如,湖南省80年代初粮食总产量为200亿公斤,到1996年达到270亿公斤,生猪出栏数由80年代初的1700多万头,到1996年达到5000多万头。总之,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物质保证。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有条件的地区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面向“两个市场”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立足国内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12亿多人口中将近80%是农业人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人口不可能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仍将主要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推进,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农业将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日益增多,加上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将会出现某些农产品剩余的现象。特别是由于一些农产品在品质、加工、储备等方面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农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注重研究和开拓国内外市场。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如何开拓市场是一个新课题,目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研究:一是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优惠的问题;二是产业、产品结构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三是外向型农业、农产品的经营体制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组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是割裂开来的,农产品增值的收益回不到农业中去。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把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销售业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就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尽快建立新的农村经济组织。目前,农村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经济组织形式,如“公司带农户”。这种组织形式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带领农民进入国内外市场。在这种组织形式内,公司是经营者,农户是生产单位,以经营确定生产,公司和农户成为一种买卖关系。又如,“协会带农户”。这种组织形式以生产行业为主,主要特点是向农民提供以信息为主的服务,有的经济关系较为紧密,大部分都是松散的利益关系。再如,各种形式的联合体。这种经济组织规模一般不大,但是属于紧密型,责权利、生产经营都捆在一起。实际上,这些经济组织就是农民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事实充分证明: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第一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经济组织。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
现在,有的地区生产的农产品不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是品种单一,特别是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更为突出。比如湖南省,粮食90%是稻谷,肉类90%是猪肉,水果90%是柑桔。国内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与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不适应,国外的农产品就会乘虚而入,抢占市场。二是产品档次低。目前,有的地区农产品基本上处于低档次的生产状况,还没有摆脱以追求数量为主的状态,一方面市场需要的有些农产品要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国内生产的一些农产品又大量积压,其原因就在这里。三是生产规模小。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发展了一些很有特色的产品,且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处于小批量经营的状态,经济效益不高。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传统农业造成的。
要改变这一现状,在现阶段比较实际而有效的措施是,积极推行区域化布局。区域化布局,就是按照地域条件进行生产的合理布局。这样,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优良品种推广、机械化作业、技术服务等将得到比较顺利的实施,从而提高广大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为农产品的规模生产和批量加工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将有力地推进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进程。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搞好区域化布局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兴办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必须具有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品牌好、竞争能力强等特点,有些龙头企业甚至是跨县、跨地区,覆盖面较大的现代化经营实体;同时,龙头企业也必须合理布局。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生产力水平也大不一样,实施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既要以市场为导向,又要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对整个农业的结构调整,投资重点的调整,以及很多农业政策的调整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应当着手这些方面的研究,以便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市场经济能否迅速培育起来,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主要还是靠农民对市场的参与程度、驾驭能力。市场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又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体。农民要真正认识和把握市场,不仅需要有文化水平、科技水平,而且还要有经营能力、决策水平和战略眼光,即需要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目前,许多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就整个农民队伍而言,对此知之甚少。表现在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一是盲目性,不懂得市场的需求,基本上是按计划经济的习惯来生产;二是从众性,看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是怎么安排生产的。很多农民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在年初安排生产计划时茫然不知所措,对经营活动更是陌生,基本上处于“有人收购我就送交,没人收购自认倒霉”的状态。因此,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着手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重视技术培训。利用现有的农技站和农科网,以乡镇为单位,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较为系统的技术培训,同时传递各种生产信息,向农民普及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二是发挥市场先行者的作用。目前,广大农村中涌现出了一批勇闯市场、善于经营的市场先行者,在当地的影响很大。要充分发挥市场先行者的积极性,依靠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带动周围的农民顺利进入市场,使相当一部分有文化知识的农民,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三是组织劳务输出。这是一个最直观、最便捷地提高农民素质的办法。在湖南农村中,绝大部分市场意识较强的农民,都是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回乡的有一定文化的人。农民进城“打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进市场的现场培训,这应该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这项工作必须有组织地进行,不能盲目地搞,更不能放任自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