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用社会公德规范市民文明言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用社会公德规范市民文明言行
河北省唐山市委副书记钟清杰
唐山市集中抓住规范文明言行这个重点问题,围绕教育、示范、劝阻、整治4个环节,下大力气,步步深入,已初见成效。
一、紧紧抓住文明市民基础教育不放松。我们在连续5年开展大规模文明市民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这次把教育的重点内容集中在社会公德“十不”的教育上,用社会公德“十不”规范每一位市民的言行,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损害花草树木、不乱穿马路、不吵架斗殴、不说粗话脏话、不搞赌博、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大办婚丧事。为使“十不”深入人心,我们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赶制出50万份《唐山市民文明卡》,基本上达到每户一张,成为市民的“随身带”,使市民人人知“十不”,户户懂规范。
二、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公德中的示范作用。我们首先在260个省、市级文明单位中强化社会公德建设,让其在全社会做表率。我们提出:文明单位的职工,要在社会上带头做文明人,讲文明话,办文明事。为使职工在社会上的公德表现及时地反馈到单位,各单位陆续在附近和市内较大餐馆、商场、医院、公园、影剧院、交通岗亭、派出所等公共场所设立起社会公德监督站,监督职工的不文明言行。目前,全市各级文明单位设置的3152个文明监督站有效地发挥着监督职工的作用。
三、坚持对不文明言行实行监督劝阻。我们利用每个星期的双休日,组织万人走上街头,在全市公共场所进行遵守社会公德“十不”规范等方面内容的宣传,对随地吐痰、乱扔脏物、污言秽语等不文明言行进行义务监督劝阻。劝阻活动一直安排到年底。对不听劝阻的按章进行罚款,有效地制止不文明现象。
四、集中整治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不文明现象。我们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开展了四个战役:一是狠刹结婚用公车、讲排场和丧事大操大办的歪风;二是针对我市一度出现的损害公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全社会大讨论,组织各新闻单位对损坏公物的现象进行评论,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同时,市公安局流动派出所还出动警力加强巡查,形成了强大的攻势,使损坏公物现象很快得到了制止;三是为了加强对社会公共生活的依法管理,在市区建立了31个社会公德管理责任区,成立了综合执法队,对不文明行为依法进行管理;四是解决执法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中态度生硬冷淡、松懈怠慢的不文明现象。我们要求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各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和窗口服务行业的干部职工,既要成为文明言行的带头人,又要做文明言行的监督员。(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