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鲍广鑑:钢结构之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2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人物画廊

  鲍广鑑:钢结构之王
本报记者费伟伟
世界上最早的钢结构高层建筑诞生于上个世纪末。80多年后,1984年,深圳决定兴建我国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高165.3米、37层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第一次,中国人自己干行吗?
“我们不希望看到出现第二座比萨斜塔。”一些国外公司冷言冷语。
“我们能行!让我带人出去学一个月。”刚刚从焊工提为工程师的鲍广鑑,冲着任总承包商的中国建筑总公司第三工程局的负责人信心百倍地说。
于是,日本川琦制铁培训中心惊讶地接纳了一批来自中国的“特殊学员”:这里通常培训4—6个月,可这批中国学员只培训一个月,而且平均年龄仅31岁、都只有初高中水平。奇迹就在日本专家瞪大的眼睛下发生了,由鲍广鑑率领的这支只学一个月的队伍,百分之百取得合格证,这是这个培训中心打成立以来破天荒第一批。
等着看中国钢结构施工如何“收场”的那些国外公司更是吃惊,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不仅笔直笔直拔地而起,而且又快又好,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发展中心钢结构施工技术因此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8年过去,上百米的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在中国才有十几座,而中国人却要对这一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发起冲击了。1994年5月,高383.95米、81层,高度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钢结构工程开工。
再度领命的鲍广鑑,再度用钢铁和焊枪写下辉煌:
这样一座钢构件达2.45万吨,连接钢构件用的螺栓和焊钉就有100万颗的“钢铁摩天大厦”,即使在积累了近百年建筑经验的发达国家,最少也要用18个月才能完成,而鲍广鑑率队只用了12.5个月。
高近400米的大厦,最关键是垂直度。世界公认的美国钢结构规范规定,36层以上的超高层容许向内倾斜76毫米,向外倾斜51毫米。而地王大厦仅仅内倾25毫米、外倾17毫米……
“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地王大厦的施工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日本建筑权威人士认真考察后得出这一结论。地王工程把我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技术提高到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的地位,该技术因而再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地王工程结束后,我多次谢绝国外大公司重金聘请,着手创建国内第一个钢结构建筑安装公司,没有要国家投一分钱。但现在我们不仅在深圳有项目,香港、澳门也都有。澳门回归时举行仪式的澳门文化中心就是我们在干。我的心愿就是让祖国大地上耸起更多的钢铁大厦。”问起今后的打算,这个14岁就进技校学电焊、焊工出身而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钢结构专家,用带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这样说。(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