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话说“荣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4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话说“荣誉感”
孙信成
荣誉是成绩的象征,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们有荣誉感特别是有集体荣誉感是件好事,如果一个人没有荣誉感,那么他就会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也就不会“争先”、“创优”,干出“最佳”业绩。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一个人过分看重荣誉特别是个人荣誉,过多地考虑荣誉,对荣誉孜孜以求,为获取荣誉不择手段,其性质也就发生变化了,由此而获得的“荣誉”已不再是“成绩”的象征,而是“个人利益”的代号,也不会成为前进的动力,而成了前进的包袱。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人为了入选《中华名人大词典》、《世界名人大词典》、《杰出领导者丛书》等,或为捧回一个“金奖”、“银奖”什么的,不惜重金,不远万里;有人为了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某地一生产白酒的厂家,厂长漂洋过海跑到美国,花了几十万元拿了一个什么食品博览会金奖,可这金奖并未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广告”效应,如今这酒非但未赢得山姆大叔的青睐,就连在本地市场销路也不畅,可见这金奖有多高的含金量。再比如,每到年终岁尾单位总结评比时,最让领导劳精伤神的就是“评优”,表面上看谁都不希罕那个“虚玩意儿”,可实际则不然,评谁别人都不服,怎么办?于是,形形色色的馊主意应运而生,有的采取“排排坐,吃果果”的做法,评A为先进工作者,B为优秀党员,C为优秀党务工作者,D报县表彰,E报市表彰;有的采取“轮流坐庄”的办法,今年你先进,明年我先进,后年他先进;更为荒唐的是,竟有采取抓阄的办法,就看谁的运气好。既然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这“荣誉”与工作“实绩”有何干系?又有何“动力”可言?
能否正确地看待荣誉,能否正确地对待荣誉,当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矛盾时,是舍弃个人荣誉维护集体荣誉,还是损害集体荣誉以保全个人荣誉,反映了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折射出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