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从“耻辱戒指”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从“耻辱戒指”谈起
叶大春
加拿大工学院,国际知名度很高,但在校史上也曾出现过一次“校耻”:一次,加拿大政府将一座大型桥梁的设计工作,交给了毕业于该校的一名工程师,由于设计失误,桥梁倒塌了。为了记住这一惨重教训,加拿大工学院买下了这座断桥的废钢材,加工成戒指,称为“耻辱戒指”。从此以后,每届毕业生在领取文凭时,都要领取一枚“耻辱戒指”。毕业生们牢记“耻辱戒指”的教训,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初读这则消息,心里不禁嘀咕:加拿大工学院似乎有点小题大做。“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学生出了校门,还认那倒霉账干啥?谁还会追究到学校头上?再说,毕业生成千上万,为母校争来的荣誉与惹下的耻辱简直不成比例,难道还不能“百俊遮一丑”吗?但该校没有为自己开脱,严于责己,引为“校耻”,把“耻辱”变成了勇气和动力,变成了鞭策和警示。这种“知耻”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我们有这种“知耻”精神吗?平心而论,对于历史上因外强入侵造成的国耻,比如割让香港、澳门,北洋水师覆灭,火烧圆明园,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我们还能念念不忘,知耻后勇;但对当代的、由于各部门各环节决策管理失误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有些同志却往往不以为耻,讳莫如深,“王顾左右而言他”。
倘若参照加拿大工学院自定“校耻”的做法,我国有许多特大事故、事件是够得上一定等级的耻辱的,有的堪称“国耻”、“部耻”、“省耻”,有的堪称“县耻”和“村耻”。
无独有偶,我国黑龙江省桦川县有一个“傻子屯”,二百多户人家,达到国际标准的傻子竟有一百五十人之多。改革开放后,由于找到“致傻”原因和“致富”之路,富裕了,也聪明了。有人建议恢复原来的村名“集贤村”,村里党总支坚持不改名,仍叫“傻子屯”,以使村民记住村耻,居安思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耻辱也是“财富”,可以鞭策、激励人去雪耻洗辱,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重要的是要“知耻”。有“国耻”、“部耻”、“省耻”、“县耻”、“村耻”并不可怕、可耻,真正可怕、可耻的是不知耻、不以为耻。倘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单位,都能像“傻子屯”党总支那样,像加拿大工学院那样,自觉地反省自己,增强知耻观念,就可以促使我们克服好大喜功、讳疾忌医等毛病,以史为镜,以耻为鉴,以错误挫折为训,使我们不断地聪明起来,把工作搞得更好,把事业搞得更加兴旺发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