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4阅读
  • 0回复

东部的转变之四就高素质经营者队伍——东部沿海的企业人才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7
第1版(要闻)
专栏: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实践篇

  东部的转变之四
造就高素质经营者队伍
——东部沿海的企业人才观
本报记者鲍洪俊周庆
踏上东部这片兴旺的土地,处处可以感受到18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那就是锤炼出一批驾驭市场经济的成功经营者。但同样,我们也时时感受到来自世界市场的挑战,使他们保持着一种忧患意识:中国的东部在世界经济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吗?要在国际市场上与竞争对手抗衡对垒,企业经营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企业呼唤好班子
一家企业的日子好过不好过,看它有没有三样东西:“好班子,好机制,好产品”,其中班子又是最重要的。
“现在最缺乏的是懂得国际惯例,能够跨国经营的企业家!”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的这番感慨,道出了东部各地党政领导的共同忧虑。“八五”末,东部各省市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绘制了跨世纪的宏伟建设蓝图。上海要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达10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集团,广州将动态考核培植100家骨干企业,海南要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新兴工业省……建设蓝图都很诱人,可一谈及蓝图的实施和操作,大家又遇到同样的尴尬:高素质的经营人才太少了!
厦门市副市长叶天捷说得好: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外国企业家已逼到家门口了。我们的企业家有多少是从容应战,又有多少是仓促上阵呢?
可以说败下阵来的不在少数。为什么?大将无能,累死三军。深圳去年上半年集中调查了393名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专业知识结构状况,结果,经济管理类专业出身的仅占11%。另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该市企业领导人有47%不知道国际贸易中倾销反倾销的含义,有49%根本不知道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什么;能用外语与外商谈判的只有3%。在深圳市委组织部“国有企业紧缺人才”的栏目下,赫然排列着驾驭全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国际金融管理人才、国际贸易管理人才、证券与期货人才、项目开发与管理人才等11类企业经营人才。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特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有人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由“摇钱树”变成了“苦菜花”。此话并不准确,但却形象地道出了培养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历史性任务有多么艰巨!厦门市委组织部长陈昆源感慨道:培养一个企业家比培养一个行政领导更困难。今后社会的发展以企业为主,没有企业,没有税收,就没有发展。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更是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过去我们看重企业的效益,对经营人才重视不够;看重党政干部,对企业干部抓得不够。其实,经营力量上不去,即使企业一时发展了,最终还要掉下来。
关键是选拔机制
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给多少优惠政策,都不如选拔一位好厂长”,这是广州市副市长刘锦湘的深刻体会。
笼统地说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能力不如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明显有失公允。天津市副市长叶迪生说,当年,给国家、社会创造财富主要靠他们,不少人因此是中南海的客人。上海市经委主任徐志毅同志认为,现在不是没有人才,问题在于缺乏好的选人用人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人才资源由组织人事部门配置,形成一套官员化管理模式。选人以党政干部标准为主导,重用以提升行政级别为标志。这种用人机制淡化了厂长经理的职业化思想,导致他们的官员化价值取向。东部的许多同志认为,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但党管企业干部的机制需要调整。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奇帆同志说,要让优秀厂长经理集中配置优势资源。在坚持政治思想标准的前提下,要以市场成败考核厂长、经理,实行企业经营者市场一票否决制。
杭州市体改委的沈坚同志说,对企业领导的考核,既要看眼前,看利税、资产,也要看发展思路、战略观点,长久效益。为了使经营者脱颖而出,上海正按照“党管干部、管资产与管人结合、市场公开选拔”的原则进行探索。
海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剑南介绍说,海南省从1994年开始,采取“取消企业干部职工身份界限、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实行公开选聘制度”三项措施,把企业经营者推向市场。实践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全省已有180多家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公开选聘制度。
国有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怎样实施经理人才的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的有机结合?深圳市的探索给人启迪。对于体制内这一块,深圳市参照国际惯例,本着“按产权管理企业,以规模确定类别,以效益划分级别,以类别、级别确定其待遇”的原则,组建了市投资管理公司、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市商贸投资控股公司,管理全市国有企业。体制外这一块,成立了“高级经理人才评介推荐中心”,面向国内国外人才市场,对企业高级经理人才进行搜寻、考核、培训、资格认证和岗位推荐。
(下转第二版)
首批来自全市国有企业29名企业经营者今年6月已经取得企业经营者资格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批职业企业经营者。
激励监督与培养爱护并行
是不是建立了市场取向的选拔机制,就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者队伍?东部的同志非常冷静:“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着眼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浙江的同志提出一个问题:一些曾经很有名气的厂长、经理为什么只能“各领风骚三两年”,不能像发达国家的经营人才那样发展成为大企业家?
有两个事实令人痛心。一方面,企业经营人才不断外流,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穷庙富方丈”的现象到处可见。广州市原珠江造纸厂厂长,骗贷款,作假账,亏损8年,吹成赢利8年,骗得荣誉奖金。广州轻工集团自己揭丑,让广州传媒围绕“珠纸现象”好好探讨了一阵子。结论是,没有监督,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堵不住。
这样的例子,在东部各地都不难找到,以至在企业领导中有句传言:干好了,累趴下,进医院;干不好,谋好处,进法院。这反映了目前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两个致命弱点:激励不足,监督不够,这就使本来缺乏的新型经营人才成长更加困难。
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严格的监督体系的同时,新人的培养也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
天津市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党校的魏爱琴同志撰文说,西方国家公司与高等学府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商精英。其中,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成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有专家断言,未来的人才都要掌握“三张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一张是证明心理素质、责任心和开拓能力的。实施正规培训教育,是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高层次经营人才断层的重要之举。
培养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储蓄。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坤说,我再干5年可以,再干10年,说明企业没希望。企业培养经营人才,是为前途储蓄,向未来投资。正是为了公司在跨世纪的竞争中着着争先,小天鹅出资将年轻的经营苗子送到国外培训。公司总经理助理,就是位留洋归来的“小能人”。
厦门市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从企业中筛选出1500多名35岁以下、本科以上的理工科人才,建立起后备人才队伍。再经过心理测试、面试和笔试,从中选出50人,送到厦大“经营人才班”,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当时有人对200万元的培训费用心疼,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翁云雷偏说划算:“只要50个人中出一个企业家,我就赚回来了”。
东部各省市正从跨世纪的需要出发,将企业经营人才培养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浙江宁波尝试助理培养模式,去年选配了100多名厂长经理助理。福建省经过深入调研,提出全省“经营管理现状分析和对策”,决定用10年的时间,培养5000名现代企业经营者。其中,有1000名是全省大企业、大公司领导人的后备人才。江苏做出部署,“下决心培养一批能与国际经济接轨、具有现代经营眼光的跨世纪企业家”。天津、山东、青岛、珠海、海南、上海等地也从实际出发,提出企业人才培养计划。
东部的同志特别强调,营造理解、关心、爱护企业经营人才的社会环境,对企业厂长经理的成长至关重要。国家有关部门对3000家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者工资、住房比不上三资、乡镇企业,劳动强度却大得多,有62.3%的人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19%的人每天工作12小时。国有企业经营者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关心和爱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国企业经营队伍人才辈出的局面一定要到来,也一定能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