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印度稳步发展的5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印度稳步发展的50年
本报驻印度记者李景卫
1947年8月15日,三色旗在印度上空升起。当尼赫鲁宣布“一代不幸今天宣告结束”、印度获得独立时,举国上下欢腾,“印度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当印度独立5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首都新德里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共和国的生日。从总统府到印度门的国道上,工人们正在加紧搭台布景,进行装修,隆重的独立庆典将在这里举行。印度将通过大型阅兵和游行活动向世人展示各行各业50年来的重大成就。
印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殖民地中独立最早的国家之一。独立前,由于受到英国殖民主义者长期的残酷掠夺和压榨,印度的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农业凋敝,工业停滞,加之印巴分治造成的工厂和原料产地的分离,国民经济处于极端贫困落后的状态。独立后,新政府立即制定了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印度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发展道路。再经过“二五”、“三五”计划的又一个十年的发展,印度农业初具规模,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四五”至“七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农业得到重点发展,并逐渐走向市场经济。进入80年代,印度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5.5%。为增强经济的发展活力,1991年拉奥政府执政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近3年来,印度经济年增长率平均达到7%左右。国家外汇储备从改革前的10亿美元激增到现在的250多亿美元;吸引外资50多亿美元;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每年增加就业机会1000万人次左右,超过改革前的3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已经从独立初期粮食短缺国变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粮食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亿吨,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工业结构日趋合理。目前,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力争更多地吸引外资,增加出口,使经济增长再上一个台阶,以提高印度的综合国力。
独立后,印度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1955年亚非国家举行的万隆会议上,印度和中国共同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亚非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促进了印度与这些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印度调整了对外政策。在对外关系中,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印中关系近年来已得到改善。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问印度。两国领导人在双边关系和经济合作等领域达成诸多共识,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等四项协定,把中印关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也先后应邀访印。印孟就分享恒河水问题达成协议,解决了20年来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印斯两国也就进出口关税问题达成协议,促进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印巴关系也开始出现松动,并已出现积极的发展势头。作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重要成员国,印度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将有力促进联盟成员国之间的有效合作。同时,印度还努力发展与俄罗斯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贸、科技关系。
现今的印度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其中人口、教育和贫困问题尤为突出。印度人口已经由1947年的3.4亿增加到现在的9.3亿,并仍以每年1800万的速度继续增长。据报道,在纪念独立50周年之际,印度政府开始提倡“独生子女”政策,鼓励人们搞计划生育。
为解决贫困问题,印度政府还将采取新措施发展经济,争取到21世纪初实现摆脱贫困的目标。(本报新德里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