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南宁:“的士”新风暖人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8
第1版(要闻)
专栏:讲文明树新风

  南宁:“的士”新风暖人心
本报记者崔士鑫
两年前,奥运会射击冠军张山到南宁集训,在从机场到训练基地途中,被“的士”司机“宰”去150多元不说,司机为了回机场多拉一次活,又把她甩在城郊结合部的交叉路口。气愤之下,她一纸投诉信寄到南宁市交通局。
8月16日,中央新闻单位联合采访组到南宁市交通局采访,却看到一位乘客刚刚送来的大红锦旗。
原来,这位名叫吴瑞芳的乘客来自湖南。10天前她在南宁坐出租车时,把内装7000多元现金和一部手机的皮包忘在了车上。她既没有记车号,也没有要发票,焦急之下只好抱着侥幸心理拨了自己的手机号。没想到那位“的士”司机很快接了电话,并约了地点,10多分钟后,就把皮包原封不动地交到她手中,并拒绝了她坚持要送上的800元酬金,也没留下姓名。她按车号才得知这位司机名叫冼添志。感激之余,她给交通局送来了一面锦旗,上写“树立形象见成效,的士真情暖人心”。
市交通局稽查科科长何培民告诉记者:“自从开展‘树立南宁形象,奉献的士真情’活动以来,在南宁市,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可不是一件两件。”据了解,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全市出租汽车司机拾钱物上交金额已达141万元。过去稽查科每月受理大小投诉100多起,现在投诉下降到月均2起,乘客主动反映上来的好人好事却达1600多件。
“树立南宁形象,奉献的士真情”,是南宁市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狠抓“三个一”:抓摊前一个桶,整治环境卫生;抓街上一个岗(交通岗),整治交通秩序;抓路上一辆车,树立“窗口”形象后,针对出租车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活动。
南宁市现有出租车3700辆,从业人员7000多名。前两年客运市场混乱,南宁人一提到“打的”就有“三怕”,怕挨骂,怕挨“宰”,怕挨甩。出租车乱收费、车容脏乱等现象严重,住在南宁的人和来南宁的人,怨声载道,十分不满。
出租车是流动“窗口”,这一“窗口”不洁,势必要使南宁的形象受损。从1995年4月起,南宁市从市委书记、市长起,以“张山事件”为契机,花大气力抓出租车的规范文明服务:制定管理办法,提出“三不五文明”的行为规范;组建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进行集中管理;出租车安装计价器、喷漆单位名称、张贴收费标准和举报电话,方便群众监督等。
与此同时,交通部门响亮地提出了“树立南宁形象,奉献的士真情”的口号,对规范文明服务的司机,按全市出租车总数的5%比例,评出“优质服务车”,并在车顶安装明显的“优质服务车”的顶灯标志。
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出租车司机的岗位责任感,“窗口”开始洁净。见义勇为的好司机张家威、救死扶伤的司机李艳玲、拾金不昧的凌振乾、优质服务的张少斌……“的士”司机再一次成为南宁人议论的热门话题;收费“有零找零,无零让零”,为乘客指路,送老人上楼,军人乘车八折优惠……昔日人们谈之色变的“的士”,给邕城送来了一股文明的清风。
记者在南宁三次“打的”,司机都是先把要走的线路告诉你,记者同意后他再按线路运行。一上车,都会在坐椅靠背上发现这样的字样:“车内备有南宁市区交通图,欢迎向司机借阅。”除了交通图,在记者乘坐的三辆车上,都有出租车收费标准和详细的说明、新的从南宁发车的火车时刻表和“南宁民航站春秋时刻表”。挡风玻璃上贴的是“三不五文明”的规范,司机坐椅后是“南宁市民文明公约”。坐上这样的车,加上司机一路上有问必答、热情地介绍南宁的情况,上下车时“请坐好”、“请慢下”的关照之语,你自然感到舒适和满足。
在南宁火车站、南宁饭店等出租车比较集中的地方,记者采访了几位乘客,他们无不称赞南宁市的“的士”。南宁市毛纺厂的李燕鸿对记者说:“这两年我敢坐也爱坐‘的士’了。时间一长,我们也知道‘三不五文明’。以前上车先谈价,最怕挨‘宰’,现在规范了,文明了,老百姓‘打的’都很放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