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有为与有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8
第11版(巾帼园)
专栏:妇女论谈

  有为与有位
孙钱斌
在女干部中间,“有为才能有位”这句话很流行,这是勉励,也透着一股自信和志气。但细一琢磨,似乎再补上一句“有位应更有为”方显缜密。
妇女参与权力机构的广度和深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我国,党和政府一向重视女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并从现实情况出发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这种倾斜是必要的,也给广大女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机遇仅仅是一种可能,要把可能变成现实,关键得靠自己的努力和作为。“有为才能有位”的流行,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心态,即广大女干部并不想躺在政策的照顾上,而更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干出成绩,干出威望,干出位子。
借此信念,一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术有专攻,业有所成,指挥若定;既有大局观,又善于体察细微之处,口碑颇佳。甚至在一些男性世袭的领地,如经济管理圈,也出现了长袖善舞的景象。随着改革的深入,对女性的政策倾斜将日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女干部正感悟“有为才能有位”的内蕴之理和现实紧迫性。为此,她们付出了很多。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应更有为,这种逻辑关联是顺理成章的。如同“廉政还要勤政”一样,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我们常说,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道理对女干部来说也是一样的。因此,从根本上讲,“有为”并不是为了“有位”,而是为人民做事,且以此为事业,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为”带来的“有位”只不过是水到渠成。
既然如此,“有位”之后就更没有任何松懈或不思进取的理由,而是应该充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加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但现实中,在少数女干部中间流传着一种消极的想法,亦即越往上,女干部的比例越少,人数越少,自己到一定级别后,位子往上挪的可能性不大,不如安安稳稳守个摊子干到退休。这种消极懈怠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女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进取心以及锐气和魄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位”之后的“无为”,小而言之是影响了个人事业的发展,大而言之则于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利。这种情形,在男干部中间也有,但女干部尤甚。有一个说法——“女同志能到某级别就不错了”——不乏认同者。虽然不能说她们起初就抱着功利的动机,但至少此时此刻的心态是不纯正的,也或多或少带有示弱而不是自强的“小女人”意识。
“有为”不为“有位”,“有位”更加“有为”,只要抱定这种无私奉献的信念,就会拥有宽阔坦荡的胸襟,就会捐弃个人得失的斤斤计较,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我们希望女干部们多一分不让须眉的豪情,少一分患得患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