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如何做儿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8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文明笔谈之三

  如何做儿女
王乾荣
电视里播了上海一个老百姓的故事,看了叫人心酸。
那片子说的是一位中年母亲,搞心理咨询,经常写文章开导别人,却不能与女儿沟通。这母亲迷恋事业,似乎不大关心女儿,以致与女儿搞僵了关系,自有她的责任。我看她给别人开的心理药方,服用效果如何,难说。如果她能够漂亮地实践自己的理论,她也许就能感动女儿。她似乎不能说是一个完全成功的心理专家。
母亲的事另说,那个女儿,我认为她也有失当之处,她不应以铁石般的心肠对待母亲。从电视看,母亲已经够委曲求全了。大约是为了补偿以前忽略了的对女儿的施爱,或者是面对摄像机的缘故,总之,她对待女儿,也堪称体贴入微。但是女儿呢?面对母亲的细声小心,却冷若冷霜。她与邻居小孩亲密地玩耍说笑,母亲凑近,她的脸立刻就变了颜色。母亲提出陪她去走走,她断然拒绝,说忙功课。
从电视上看,她的不满,也就是母亲关心她少了点儿,没干多少家务活儿。她讥讽母亲道:“你就会写文章吹牛!”那孩子看样子有十五六岁了,怎么能如此奚落母亲呢?写文章是母亲的职业需要,恐怕不是一句“吹牛”就能定它的性的。没有这“吹牛”,也许女儿的学费,都成了问题。何况,那母亲写作之余,手里还打着毛衣。现在连纯粹的家庭妇女,有几个自己织毛衣的?慈母手中线,谁的身上衣?谁去体谅这母亲?那母亲写作时斜靠在床头,面前架一个小木板,孜孜不怠,连我看了都感动。这个女儿,做完功课帮家里干点活儿,减轻点母亲的负担,总不为过吧?
前几年有部写少女的电影,女主人公好像也岁在花季。她的一句名言:“妈妈,我瞧不起你!”妈妈可能有叫女儿不满的地方,并不是当了妈妈就一切比女儿能耐。妈妈可能缺点不少,既然女儿的口气那么大,觉悟又那么高,已经具备了“瞧不起”母亲的资本和眼光,为什么就不能以亲善平和的口气和方式与母亲对话呢?女儿的高明,难道就是学会了用傲慢无礼的语言教训母亲吗?这样的做派,又能让谁“瞧得起”?记得有人写文章说,现在不是三娘教子的时代,而要实行“子教三娘”。子教三娘,可以,只要教得在理,似不必计较什么长幼尊卑;但起码的亲情和礼貌总要讲吧!况且,如今女儿所“瞧不起”母亲的地方,也许正是母亲的无奈,或者正是我们需要保持和发扬的美德。
前述电视片里的那个女儿,就很有点“瞧不起”母亲的意味。母亲是应该反思自己;但我也很想呼吁更高明的心理专家,去疏导一下那位少女的心路。作家、思想家、心理学家写过很多“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做母亲”之类的文章,来教育大人,这当然应该,因为大人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如何做儿子,做女儿,其实也是个大问题。
电影是艺术,编导以欣赏的态度叫他们的女主人公说出了“瞧不起妈妈”那样的话;我倒是希望,看了这电影的更多的少女少男,在这点上别学那女孩子。
“文革”中,当儿女的动不动就造父母的反,那后果是可怕的。今天,在家里,连对慈爱的父母都不礼貌,怎么会去礼貌待人,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呢?(附图片)
怎么又忘了给我洗手帕?!夏清泉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