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情系人民天下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情系人民天下泰
张建中
当我一口气读完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坛新著《京淮梦痕》后,我深深地被周克玉将军这本诗集中的“恋民”情怀所打动,特别是“情系人民天下泰”、“万变不离农家子”、“得民则昌”等深寓哲理的诗句,使我陷入了久久的思索中……
原为总后勤部政委的周克玉上将,出生在江苏盐城。那片土地曾哺育过“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水浒》作者施耐庵;“皖南事变”后,刘少奇、陈毅就是在那里重建了新四军;粟裕、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著名将领都曾在那里创建过光辉业绩。周克玉将军就是从这片地灵人杰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在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中,他写下了大量诗作。选入《京淮梦痕》的一百四十七首诗中,有记述战斗场面的,有写给基层官兵的,有酬答各界友人的,有题赠专家学者的,也有寄情父母妻子儿女的。这些诗之所以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不仅在于它清馨优美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在于或者说更重要的在于洋溢字里行间的诗人情怀。我们可以从这些诗中看到,这位将军诗人,不论是对待部队官兵,还是对待朋友、家人,捧出的都是一颗金子般的心。正如他本人在诗集的“后记”中所说的,“诗贵情真”。《京淮梦痕》的生命力和震撼力,正在于它的丝丝真情。
然而,真正令我感动、令我敬佩、令我思索的,是这位上将诗人把自己的满怀真情,紧紧地系于人民;他虽为将军,却念念不忘生他养他的老百姓;他像孩童“恋母”般依恋着人民。
记得在一年前,《人民日报》报道过周克玉将军捐资一万多元,帮助四十六名贫困学生免于失学的事迹。去年底,当他得知盐城县尚庄镇丁村青年农民乐华泽自费为村民办书社的消息后,立即为该书社捐赠了一千五百多元钱的图书;同时还给另外一个民间书社捐赠了一批书籍。今年4月,他接到家乡中沙小学面临辍学的小学生曾建才的来信。信中说:“我的爷爷在解放战争中牺牲……我的父母都是重残疾人。因家贫,我没穿过一件新衣,没吃过一个冰棒。这学期的二百元学杂费无力上交……”周克玉将军拿着信的手颤抖了,他立即吩咐身边工作人员从他当月工资中拿出二百元钱先给这孩子寄去,并亲笔给这个小学生写了回信,鼓励他好好学习,表示将继续支持他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在谈到这些事时,老将军的话语很简短:老百姓有困难,我们心里不安啊!
对以上这些,在没有读《京淮梦痕》之前,我更多地是作了“慈善”意义上的理解。但是,当读完这部诗作之后,我不能不对这位老将军的“恋民”情怀,进行理性的思索。因为,他的诗,在寓情言志的同时,还在以理省人。
例如,1992年4月,周克玉将军在登泰山时,写下了这样两首诗:“铸鼎封禅未足豪/秦皇汉武亦鸿毛/休夸一览群山小/珠玛昆仑比我高。”“情系人民天下泰/千年香火费疑猜/天梯步步凭君踩/喜看英才拾级来。”自古以来,登过泰山的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成千上万,然而,能够体悟到“情系人民天下泰”的又有几人?周克玉将军把这七个平平常常的字组合在一起,不仅表达了他企盼“天下泰”的美好心愿,而且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最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情系人民”,才是求得“天下泰”的根之所在、本之所在。
同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周克玉将军又写了一首题为《得民者昌》的诗。诗中写道:“文学艺术/得民则昌/延安座谈/确定方向/……”读到此,我不禁联想起这位将军1990年9月2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谈“为什么人”问题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过一段著名的话:‘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实际上不仅是文艺工作者,而且是所有人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因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世界观的核心。一切剥削阶级都是为自己、为少数人的,这是由他们的世界观决定的。我们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他特别强调说:“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这一宗旨化为实际行动。”难能可贵的是,他率先把这一宗旨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周克玉将军做人做诗的真谛。
文怀沙教授在为《京淮梦痕》作的序中说:“将军诗人周克玉——中国农民的儿子。”正是这句话,使我思悟到了周克玉将军“情系人民”的本源。也正是从这个“本源”上,使我寻觅到了这位将军人品和诗品共同的根。
1988年我国恢复军衔制度,当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周克玉被授予中将军衔。为此,他写了一首《双肩担众望》的诗来抒发心情。诗中说道:“肩上众目光/心头翻巨浪/我本农家子/无梦到黄粱/……”时隔六年后,当他被授予上将这一我国最高军衔时,又连夜赋诗:“勿因位尊沾自喜/任重岂可忘乡梓/娘亲教我时谨慎/万变不离农家子。”
这两首诗的“基调”如此一致,并非“巧合”,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同一个“人生观”之根上开出的两朵绚丽的花。最能反映这位党的高级干部、我军高级将领人生观的是他在《谈谈共产党人的利益观》中说的一段话:“真正的共产党是没有任何私利的。如果共产党为了一党私利、一己私利,就不是真共产党,就会失去群众。共产党一旦脱离了群众,失去了群众,就会变质,就要垮台。”(见《求是》杂志1995年第十七期)正是有了这样的人生观,所以,每当党和人民委以重任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官名利”,而是“农家子”。他说:“只有万变不离农家子,才能万变不离老百姓。”
我想,任何一个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的读者,任何一个了解周克玉将军“恋民”情怀的读者,任何一个愿“天下泰”的读者,都会为我们有这样的将军深感欣慰,都会被将军的诗作震动心灵,都会对这位将军诗人肃然起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