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中科院新老交替静悄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1
第11版(科技)
专栏:

  周光召:愿做平凡英雄路甬祥:不求形式完满
中科院新老交替静悄悄
本报记者
7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京领导干部会进入第二天,中组部副部长武连元到会宣布了国务院的任免决定:路甬祥同志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同志不再担任这一职务。
尽管在各种公开场合,周光召一再请记者把镜头对准在一线奋斗的广大优秀科学家,为他们创造机会,提高知名度。但在此刻,人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两位院长,因为正如他们所说:中科院是全国科学家的科学院,也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科学院的前途,与人民共和国的国运兴衰休戚相关。
去年5月,周光召出任中国科协主席时,表示自己最想做平凡英雄。然而在80年代中期走上中科院的领导岗位,注定了他要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1984年,周光召出任中科院副院长。当时正是科技体制改革前夕,基础科学研究将怎样进行?周光召提出了“开放,流动,联合”的新思路,开放实验室由此滥觞。《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前后,周光召对各所研究人员出来办公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王震西、柳传志到周明陶,三环、联想、希望等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都得到过他的指点和关照。1987年初,中科院党组提出了适应新时期的中科院办院方针: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已任院长的周光召在此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后,周光召在1988年提出“一院两种运行机制”的新观点;在1989年倡导把中科院建成没有围墙的“大科学院”;进入90年代,中科院在国内首先召开了青年科技人员工作会议,将培养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作为三大战略任务之一;同时,周光召提倡留学人员来去自由,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在留学人员中影响深远。
为将“一院两种运行机制”落到实处,从1992年到1993年,中科院开始组织为经济服务的“面向工程”。一方面继续鼓励科技人员开办高技术企业,另一方面与3000多家大中型企业、40多个部委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并提出了综合配套改革的方案。
深谙辩证法的周光召历来重视创新,思考问题全面细致。十多年来,周光召以其开阔的视野、严密的理论思维、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宽厚诚恳的为人,赢得了中科院上上下下的尊重。在这个威望极高的“班长”的影响下,科学院党组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大家精诚合作,气氛极为融洽。
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开始搭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架。与此相适应,中科院进行了队伍建设、学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结构性调整。就在此时,路甬祥进入中科院领导层,协助周光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来自教育系统的路甬祥,对教育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看法。他的工作便从分管教育、人事开始。他在青年人才培养,凝聚精干力量、增大流动人员比例等方面表现了高超的组织策划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路甬祥以前从事的是机械液压方面的研究,而中科院的研究对象多是基础研究前沿和高科技发展。到科学院后,路甬祥重新扩充知识面。几年时间里,他跑了110个研究所,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很快进入了角色,在创办科学中心、总结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担任常务副院长的他主管改革指导小组和规划小组,实际上担当起了科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决策重任。
谈起中科院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发展,路甬祥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今,中科院的许多研究计划不仅得到国家科委的支持,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国家不仅对与经济直接相关的课题给予支持,也致力于支持为长远目标设置的项目。他表示,中科院在组织主要力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保持精干队伍努力攻坚的同时,也要在战略构思、科技前瞻性思考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使自身越来越为社会所了解。
路甬祥说,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科院将重新研究自己在人类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做一般大学、企业不能做的事;将继承历史传统,革除计划经济遗留的弊端,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新模式;要把人才、科技优势和工业管理、金融资本相结合,发展民族高科技产业。
如果说周光召以他理论物理学家深邃的战略眼光独步科坛的话,路甬祥则以刚毅务实的组织管理能力见长。有人说,中科院是计划经济的宠儿,它的诞生和贡献都与之息息相关。周光召在中国社会广泛、深刻的大变革中,为中科院寻找一条符合时代特点的道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新院长的岗位,路甬祥既有基础又感压力。他表示,不会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更不会讲求那些哗众取宠的形式,而是以国家、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利益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不辜负中国科学院这面光荣的旗帜。
任免决定宣布之后,中科院举行了两天的会议继续进行。只是会议的主持人非常自然地由周光召换成了路甬祥。中科院的新老交替平静地实现了,而它的新发展决不会是平凡的。(附图片)
周光召:1929年生于湖南长沙。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1957年赴前苏联留学。他提出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和弱相互作用中的“部分膺矢流守恒律”,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普遍关注。1961年回国后,为我国战略核武器的设计、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任中科院院长。现任中国科协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和美、俄、日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路甬祥:1942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1年获前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3年任中科院副院长,1994年任常务副院长,现任中科院院长,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