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画到最后是画修养”——中青年书画家需加强文化素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2
第11版(文化)
专栏:

  “画到最后是画修养”
——中青年书画家需加强文化素养
赵相如国瑞
《美术报》前些时候邀请京、沪、穗、杭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和著名书画家座谈如何提高我国书画界的整体素质,以创作精品、不负时代的重托。许多人提出,中青年书画家需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再不要出现唐诗冠以宋代诗人之名、题款中错别字连篇等类现象。
一些专家指出,眼下活跃在我国艺术舞台上的中青年书画家,“文革”期间求学的受“停课闹革命”的影响,“文革”后的毕业生则只重技术训练,文化功底普遍不大扎实。去年首届上海“宝钢杯”书画展上,近千幅参赛书画作品中充斥的错别字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两位作者的作品按其艺术水准有望评为一二等奖,但在终评时,因发现作品中错别字而遗憾地被筛了下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强调指出:“必须强调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文化上不去,成不了大艺术家。我国艺术院校文化录取分数线一直较低,这是个问题。青年学生知识面狭窄,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
专家们指出:文化修养包括中外文、史、哲、诗、词、印及现代科技知识等各个方面。不能要求书画家样样精通,但各方面的知识都必须有所涉猎。岭南派艺术大师、中国美协副主席关山月认为,“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要把生活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就要学中国文化传统,也要学外来文化艺术,借鉴姊妹艺术,这些都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否则,就创造不了美。”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国画家林墉说:“修养上不去,画家创作的美学品位、取向就有局限性。如果仅仅局限于自我,那是小品位;局限于技术,那是杂技。”
专家们指出:中青年书画家应当有提高文化修养的自觉性。中国美院教授杨成寅、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姜宝林、花鸟画家何水法等说:“画到最后是画修养。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作品百看不厌,原因是这些艺术大师不但人品很高,文化学识也非常深。而现在不少画家的作品像一杯白开水,主要是艺术家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