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文明习惯靠“养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5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文明习惯靠“养成”
北京浦阳江
“讲文明,树新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最近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以促使每个人自觉养成文明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文明风气。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在群众中形成一个共识:养成文明的习惯,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道德修养。
上海市去年公布了市民“七不”规范,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不破坏绿地,不损坏公物,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这些文明行为的标准不是随意编造出来的,而是经过人们长期探索、积累而来的优良生活习惯,体现了人类真、善、美的光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人人参与“讲文明,树新风”,才能在社会上形成崇尚文明、崇尚正气的良好氛围。
文明习惯靠“养成”。但是,总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管理者热衷于大呼隆的“速成”。实践证明,文明习惯是无法“速成”的。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一天,某单位院内突然彩旗飘飘,一条醒目的横幅挂在大楼前——欢迎××检查团莅临指导,楼门外乱放的自行车整齐地“排”进了车棚,戴红袖箍的卫生员四处“巡逻”。第二天,彩旗不见了,一切又都恢复到本来面目。事实上,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个人文明素质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养育”。只有当文明言行的标准变为大多数群众的习惯时,文明新风才可能在社会上真正形成。
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管理部门做大量的动员和组织工作。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只要我们能从细微小事上做起,讲礼貌,守规矩,待人接物多一点爱心,多一份耐心,比如:多走两步把饮料纸杯放入垃圾桶;在路口稍停片刻,等绿灯亮起时再穿行马路,等等。虽“善小”亦为之,虽“恶小”而不为,长久下去,就能在精神境界和言行举止上出现飞跃,文明习惯随之养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