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瞄准人生的靶心——记王义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瞄准人生的靶心
——记王义夫
本报记者崔士鑫
有一个人,尽管在比赛中没能将最后一粒子弹射中靶心,却成为千万人关注的焦点;有一个人,尽管没能在赛场上射落金牌,却赢得了亿万同胞的敬意;有一个人,尽管在赛场上倒了下来,但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却愈发高大。
他,就是1996年被国家体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王义夫。
在评论自己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射击比赛中的挫折时,王义夫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我有遗憾,也有宽慰。遗憾的是,我没有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夺取金牌的任务;宽慰的是,我尽到了一个中国运动员应尽的全部责任,同样为祖国争了光。”
今年37岁的王义夫,已经在赛场上度过了20多个春秋,他对射击运动的执著和专注,为事业付出的汗水和痛苦,远非常人可以想象。他16岁进入辽宁辽阳市业余体校,训练仅一年多,就在1978年全国射击锦标赛上力挫群雄,夺得全国冠军。以后他从国内赛到国际,经过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当年那种单纯地出于对射击运动的狂热之爱已形淡薄,而更多地支撑他的,是为了祖国在世界射击界能有一席之地的信念。
“原先我们没有什么成绩的时候,别人根本没把我们放在眼里。等我们拿了冠军,他们的态度马上就变了,认真地给你配子弹、配枪等等,连看我们中国队员的眼光都不一样。”王义夫说,“就为了这个,我们也得拼命去训练,在赛场上拼搏。”一次,王义夫到北京一所高校参加活动,当他在台上讲到“爱国主义”时,台下许多人都笑了。王义夫说,你们不要笑,当你代表国家站在领奖台上时,你才能体味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
接着他讲了他十分熟悉的体操运动员李月久的故事。李月久在比赛中满嘴门牙都磕掉了,仍然坚持做完全部动作。当时他满嘴是血,怕教练发现不让他参加下面的比赛,他把血全部咽下。赛后他的嘴缝了十几针,人休克过去。王义夫讲到这里,台下鸦雀无声。最后王义夫说,当你到了国外,别人不把你当人看时,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爱国。这时,大学生们对他的讲话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王义夫当时没有讲到他自己。20多年一个单调的侧脸瞄准的动作,20多年艰苦的训练和比赛,王义夫落下了颈椎变形、头晕等多种疾病。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他是被队友用担架抬下飞机的。在比赛的头天晚上,王义夫换了5套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第二天,他坚持走上赛场,坚持一发一发地打到了最后,夺得了可贵的银牌。
当他晕倒在赛场上时,满头银发的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扶着王义夫,哽咽着连声说:“你是最好的!你是最好的!”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观众把王义夫抱病打出的最后一枪,称为“生命的一击”!
20多年来,王义夫已经获得过20多个大赛的冠军,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决赛、奥运会……唯有他一人,取得了射击比赛冠军的“大满贯”。有人劝他急流勇退,利用名人效应干点于己有利的事。王义夫说:“国家培养一个运动员十分不容易,作为一个运动员,只要国家需要,就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直到不能再打了我再‘交枪’。我最喜欢那句话,叫做‘小车不倒只管推’,能冲到什么时候就冲到什么时候。”
射击队的同志介绍,在日常训练中,王义夫仍然坚持和年青的队员一起训练,每天早晨6点多就起床跑步,然后排队吃饭,吃过饭又开始训练……每次有新队员外出比赛,王义夫都要叮咛这嘱咐那,然后是急不可耐地等待比赛结果,回来又要一起分析原因,总结得失。王义夫说:“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带一带年轻的队员,让他们能尽快挑起大梁,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采访中王义夫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他有时也利用名人效应给队里“谋点好处”。他看到队领导、教练和队友整日辛辛苦苦而没有一个娱乐的场所,在得到队领导的支持后,他和张山等队友一起牵线搭桥,拉来赞助,为队里办起了卡拉OK厅和洗衣房。王义夫有辆车,遇有队员亲戚朋友来队看望,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凌晨时分,一旦让他知道了,他都会坚持开车前往车站接送。
谈到他今后的个人打算,王义夫说:“如果打不了了,我还是要为队里服务。能当个教练,就帮助队里搞搞训练,当不了给队里打打杂我都愿意。”在他20多年的射击生涯中,面对枪靶,王义夫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他自始至终,没有偏离过人生的靶心。(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