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出孤山逢知音——西泠印社藏品展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1
第12版(副刊)
专栏:

  出孤山逢知音
——西泠印社藏品展小记
袁亚平
一路警车呼啸。
车队,疾驶在温州机场大道。
不是重要外宾来访,不是国家领导人莅温,而是一次特殊的艺术之行。
白色的银行防弹运钞车里,几位保卫人员神情严肃,护卫着两个长长的贴着封条的深棕色皮箱。
这特制的皮箱里有西泠印社百余件藏品,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文物的数十件。
坐落于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素有“天下第一社”之称,云集海内外金石书画家和学者三百余人,百年来研究、收集金石书画,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但,那历代书画珍品,深锁于山腰的仓库,世人无以得见,它们也难能发挥效用。西泠印社经费紧张,日子清淡,有人戏言:“捧着金饭碗去讨饭。”
西泠印社的困惑:如何让高雅艺术走出象牙塔?
富裕温州的渴求:如何得到高品位的艺术享受?
西泠印社藏品展,就在温州办一次!
阳春三月的西子湖畔有了新话题。
相距四百多公里的地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艺术,成了两地的共同点。
盛夏的温州出现了热情的条幅:“西泠印社藏品展,为温州增光添彩”,“弘扬民族艺术,提高文化素质”。
温州市委高度重视这次展览。由温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瓯海、龙湾、鹿城三区政府协办。因为这是温州市有史以来举办的最高品位的书画藏品展。
温州市公安局和武警支队,对整个安全保卫工作做了周密安排:从书画珍品运抵温州,又从机场到文化宫展厅,再从展览期间,直至展览结束运往机场,环环相扣,万无一失。
这次展览采用低价位,团体、学生券二元,成人券五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时间同在温州这座城市演出的一场摇滚乐,甲座一百五十元,乙座一百二十元。毫无疑问,更多的温州人选择了书画展览。
一进展厅但见红地毯上一架古筝,身穿民族服装的温州姑娘,纤手轻拨,琴弦上悠悠流出《广陵散》、《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她们属于瓯海少艺校教师民乐队,均是全国比赛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这次义务为展览演奏。天声悦耳,心境恬淡。温州人在这种艺术氛围中,细细品味国宝书画:文徵明的行书立轴、陈洪绶的《抚乐仕女图》、金农的漆书轴、任伯年的《松下漫步图》、吴昌硕的四季花卉屏、齐白石的《茨菇青蛙图》、潘天寿的《秃鹫图》……
在温州展出的最后几小时,仍有许多市民冒雨前去观看展览。他们中,有耄耋老人,也有稚龄小童。
工作人员说,二万张门票销售一空,二百册售价近百元的藏品画册也早早告罄。有的人反复看了六七遍,每次到关门时仍依依不愿离去。
高雅艺术的魅力,足令温州人陶醉在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西泠印社藏品温州展,得到了经济上的回报,更得到了时代性的启发:走出孤山,山外有知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