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九十九个农民实话实说,林林总总写真实人生 《皇天后土》的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7
第11版(大地周刊·文学观察)
专栏:

  □九十九个农民实话实说,林林总总写真实人生
  《皇天后土》的意义
  庞俭克
  前不久揭晓的首届鲁迅文学奖1995年—1996年全国优秀散文奖,河南省作家周同宾创作的口述笔录散文集《皇天后土——九十九个农民说人生》(漓江出版社出版)获此殊荣。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姑且不论其文体尚存不同说法——当其篇什陆续在一些报刊发表时,各报刊或将其放在散文栏内,或放在纪实文学或报告文学栏内,更有将其放在小说栏内发表的,仅仅就其创作年月之长——《梨园》创作于1980年8月,《公粮》创作于1995年3月,历时十五年,也足见作家精神之执著,韧性之持久,爱心之宽广了。
  作者在《皇天后土》获奖后应约发表感言:“我所以被看上,盖缘于我是‘乡下人’,‘乡下人’只能提供土特产……”诚哉斯言!一部《皇天后土》,九十九个农民,男女老少,村干部、地主、庄稼汉、工匠、专业户……自说自话,说出了原生状态的农民自己。于是读者面前便走过一长列性格鲜活音容各异的人物,流过一长串说不完道不尽的普通老百姓的故事,以及他们故事里蕴含着的浓重的中国文化积淀。若以七情六欲划分评说,生、死、爱、恨、喜、怒、哀、乐,大可以条分缕析出数倍于《皇天后土》的文字来,其涵意之深厚,亦大可以做出文学的、社会学的、哲学的以及地理学的各类文字来。一切盖因这些话都出自农民之口,没有丝毫粉饰雕琢,亦无丝毫扭捏作态,更无趋炎附势之嫌。正因为如此,读者便可从这些生存状态各异的当代中国农民身上读到历史、今天与明天,读到积淀在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中国人身上某些共同的东西,读到中国和中国人本身。
  《皇天后土》向读者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丰富的人生画面,有心的读者不难在每一篇什中读到熟悉的人和事,感受到人物的哲学和人生观,感受到人物活动于其间的生存环境的迫人气息。“悠悠岁月”着重再现农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索:结婚——廖京生的婚史从“文革”延续到承包单干年月;丁小艾的改嫁经历了孝道和同情心的激烈斗争……生存——盲人斐广寅眼瞎心明,能干锄地、使牛以外的一切农活,预测断事也有一手,但他决不干占卜算命等骗人把戏;专业户范梅敖,致富不忘乡亲,将种银耳的技术里里外外传播……“茫茫大地”着重再现农民和土地以及生存环境的复杂关系——土地:赵德富从地少,到分土地,买地,又分土地,活脱脱展出一幅土地变迁史;治家:徐兴顺和五个儿子搞集约经营,采用先进科技,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收益,俨然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日子:贺本久一年收入近三千元,应酬开销不少,人情世故花钱,娶媳妇、嫁闺女、生娃、死人、盖房,一来二去,买化肥、农药、种子的钱就不剩多少了……“芸芸众生”着重再现不同生活经历的农民的生存努力——村长李河生历数农村工作两大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工作难做,一头上级,一头群众,哪头弄不好都干不成;五奶盼孙子,宝贝媳妇,将就将就做老丫头,啥活都干,又和生娃子多的女人换裤带,上奶奶庙烧香,怕的就是三辈子单传要断线,无人上坟添土,家产归别人……人生即语言。
  通过《皇天后土》看中国,其真实、真诚、真切都具备深厚的基础——历史的沧桑感,沉重的人生感,从而使我们的眼睛明亮起来,思索深邃起来,作品题材的丰满性使我们更多地注重现实关怀,内涵的深刻性使我们对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反复上演的大戏有了更丰富的理性理解。
  《皇天后土》作为土特产,它向我们提供的是马齿菜、高粱面窝头。作者做的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不是代农民立言,不是为农民写传记,而是让农民自说自话。九十九个真实的人生,林林总总,如小溪涓流汇集成大河。如此集中地跟踪记录农民的言语,恕我孤陋寡闻,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有价值。题材上的突破——写当代中国农村和农民,以强烈的现实关怀区别于当前一些虚张声势的散文、装腔作势的散文、矫情做作的散文等等,展现实实在在的人生,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本样式上的突破——以小见大,一叶知秋,切片似的显微,样本似的收集,口述笔录自说自话即生活形态和人生形态本身,而作者深入生活,艰苦采访,吃苦受累,亦非花拳绣腿者所能为。散文语言的突破——农民的口语为基本结构,平白浅显,质朴味正,形象鲜明,言之有物,“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行云流水般自然生动,全无刻意做派,质朴的文风是生活实在的作家的追求,而质朴文风的蔚成风气,则是求实进取的民族对通过变革走向强盛的时代的认同。遗憾的是当今充斥着我们感官的散文,缺乏的正是《皇天后土》的力量——冲击力、震撼力和结实,抑或说缺乏的是人格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