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首相做媒为哪般——日本“长银”与“住信”合并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5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首相做媒为哪般
  ——日本“长银”与“住信”合并始末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以下简称“长银”)的经营危机今年6月开始表面化:6月19日,长银股票价格一度跌破100日元,6天之后的25日,长银股一度跌至50日元的票面值,此时传出住友信托银行(以下简称“住信”)与长银磋商合并的消息。此后一个多月长银股价徘徊不定,住信与长银合并没有进展,进入8月长银股再次急跌,8月11日一度跌破上市以来的最低价37日元。长银倒闭能否避免?刻不容缓的问题摆在日本政府面前。
  长银是日本三大长期信用银行之一,同业中位居第二。主要业务是发行金融债券,筹集长期资金,提供设备资金贷款和长期周转资金贷款。泡沫经济时期,为赶超同业老大,过度投资不动产,泡沫经济崩溃后形成巨额不良债权。今年以来,日本进行金融大改革,金融机构将实现跨业经营,单纯性长期信用银行已无存在的必要,长银前途渺茫,加重了经营危机。为避免倒闭,只有委身投靠住信,其“屈尊”性合并条件是,合并后的经营委托住信,合并后的银行名称为“住友信托银行”等。住信深知救济性合并条件有利,可借机扩充实力,提出合并的前提是,不接受长银的不良债权。长银靠自身力量难以处理不良债权,希望政府投入公共资金,但迟迟得不到答复。长银股价持续下跌,住信开始对合并表示消极。如果长银无处投靠,只有倒闭一条路。
  转机出现在8月20日晚,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首相官邸召见住信总经理高桥温,表示政府全力支持两行合并,希望两行尽早实现合并。21日晚,长银董事长大野木会见记者,发表了包括“大出血”性整顿措施,主要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立即辞职,领导成员工资平均削减45%,取消退职金,要求1989年以后离任的24名常务董事交回退职金,到9月份处理完约7500亿日元不良债权、不分红利,为充实自有资本申请公共资金,海外业务全部撤退、精简国内分店,1998年度削减职员20%即700人、卖掉总行大厦。长银知道,以无关痛痒的整顿措施换取公共资金救济,必然引起舆论不满。从整顿措施看,事实上等于长银彻底瓦解。
  引人注意的是,小渊首相为何亲自出马为两家企业合并做媒?此间人士认为有国内、国际两方面原因。国内因素是,长银系列的金融机构向农林系统金融机构借贷约5000亿日元,如果长银倒闭,农林系统金融机构将受损失。农村是自民党竞选的“票田”,因此自民党极力主张避免长银倒闭。国际因素包括:一、两行合并一旦搁浅,整个日本金融体系在国际金融界的信誉将进一步下降;二、长银在国际金融市场有50多万亿日元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长银倒闭如果引起国际金融市场连锁混乱,进而引发世界性经济恐慌,日本政府将难逃其责。因此,两行合并不仅牵动日本和世界金融市场神经,而且事关小渊政权的稳定。难怪小渊要出面为两家银行“联姻”做媒。
  对于避免大银行倒闭的“长银模式”,舆论有不同看法:其一,今年3月经有关部门审查,长银被认为是“健全银行”,并给长银投入过1700亿日元的公共资金。如今再次投入公共资金应作何解释?其二,同是面临倒闭的银行,应该明确根据什么原则决定投入公共资金救济或任其被市场淘汰。其三,政府支持“长银模式”本身说明国会正在审议的过渡银行法案并非万全之计。由此看来,尽管长银经营危机得到缓解,但日本金融体系依然危机四伏。
  (本报东京8月22日电)
  二十一日,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董事长大野木克信宣布该行调整计划。新华社发(共同社照片)(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