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生命禁区铸丰碑——武警水电部队建设羊湖电站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0
第1版(要闻)
专栏:

  生命禁区铸丰碑
  ——武警水电部队建设羊湖电站纪事
  本报记者张忠 王建新
  9月的西藏高原,又是一个丰收季节。
  18日,西藏有史以来最大的电站———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通过验收并举行交接仪式,承担该电站建设施工任务的武警水电部队将一把金灿灿的钥匙交给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羊湖电站输出的强大电流给高原带来了新的光明,也将中央的关怀带进了240多万西藏各族人民的心田。
  此时此刻,人们难以忘怀武警水电部队为电站建设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忘不了他们谱写的一曲曲奉献者之歌。
  为西藏人民建一个好电站
  在羊卓雍湖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西藏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这项国家重点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巨大关怀。
  令西藏的电力建设者们至今记忆犹新的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水电部门:“无论如何要为西藏人民建一个好电站!”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电力工作者早在70年代就踏上高原勘察论证,为羊湖电站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设羊湖电站。
  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浪卡子县境内的羊卓雍湖有着624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蓄水量高达150亿立方米,湖北岸相距9.2公里处就是雅鲁藏布江。利用4400米的湖面海拔与江面海拔形成的840米巨大落差,引湖水下江发电,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然而,在高寒缺氧、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原修建抽水蓄能电站,却是件令人望而却步的事。消息传出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关注。一些外国专家认为,靠中国现有的工程机械设备,要在海拔4400米的地带挖掘包括支洞在内的7.5公里引水隧洞几乎是不可能的。
  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落到武警水电部队肩上。
  挑战生命极限
  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一直被弱者视为畏途,它对强者也并不“仁慈”———承担羊湖电站建设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进藏后,毫无例外地发生高山反应: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胸闷发慌……18岁的山东籍战士张顺来到电站工地才7天,就因缺氧引发了潜在的病毒性脑炎,出师未战,便长眠在了甘巴拉山上。
  别说是人,就连机械设备也因严重缺氧导致油料燃烧不充分,功率下降,工地上那些额定载重15吨的“奔驰”牌自卸车也只能载重七八吨,且常常“气喘吁吁”。
  电站引水隧洞海拔4400米,洞外常年缺氧率逾40%,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洞内200米深处的测试表明,那里缺氧率高达60%,相当于海拔7000米高度的缺氧量,因为氧气不足,打火机在那里根本打不着。1991年8月的一天晚上,担任出渣任务的11支队四连一排官兵进洞出渣。当两名战士出完第一趟渣,推着矿车再次进洞时,看到留在洞里的5名战友全都躺下了。仔细一看,战友们个个双目圆睁,鼻孔出血,口中流涎。他们急忙将昏迷的战友背出洞外。到了洞口,背人的人也都昏倒了。翌日凌晨,他们才经抢救陆续苏醒过来。
  参加引水隧洞施工的官兵几乎人人晕倒过。有的甚至在一天内数次晕倒。然而,晕倒了,便抬到外面透透气,吸点氧,醒来后钻进洞里继续干。
  塌方是摆在官兵们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据武警水电三总队工程部门统计,在全长5883米的引水隧洞施工中,共处理大小塌方200余次。最大的一次塌方使隧洞3个月没有1米进尺,塌方部位总长960余米,塌方处理量近10万立方米。1992年初,为了处理一次塌方,一个连的官兵艰苦奋战了79个日日夜夜,共出渣4600立方米,使用钢支撑达23吨多,铆杆892条,才顺利通过这一断层塌方段。
  涌水也是隧洞施工中一只凶猛的“拦路虎”。1991年7月12日晚12时,官兵们正在掌子面上打炮眼,突然间,地下水以每秒0.5立方米的流量从打好的炮眼里喷射而出,当场将手持风钻的4名战士击倒。
战士们挣扎着爬起来,立足未稳,又再次被击倒。情况危急,为保证施工进度,官兵们打破常规,将深孔打钻改为浅口,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掘进,同时开挖旁通洞引走地下水。官兵们就这样迎着地下涌水奋战在掌子面上。
  奉献者之歌
  武警水电三总队“羊湖铁人”梁宗琪,入伍18年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宗琪没有豪言壮语,这位西北汉子只是淡然说道:“我在部队一呆就是18年,年年与隧道打交道。累过,苦过,也伤心过,但从不后悔。”就是这位“铁人”,在忘我奉献的同时,“欠”下了亲人们一笔无法偿还的感情债。1994年7月,替梁宗琪带孩子操劳的老岳父去世了,梁宗琪没有回去。10月,他又连续收到几封“母亲病危速归”的电报,当时正赶上施工最紧张的阶段,他又做了一次“不孝之子”。几天后,母亲病故的消息传来,梁宗琪在深夜里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
  入伍将近20年的辜庆金长得黑瘦黑瘦,可干起活来一个顶俩。他向记者讲述了一名钢筋工的感受:在海拔4500米的调压井里绑扎钢筋,伸手一摸,到处都是冰碴,冻得人嘴唇发紫脸发青,手也使不上劲。午饭由战友送上山来,拿到手上已经凉透了,只能凑合着吃点。施工紧张时,工作常常要干到深夜才结束。缺氧使人头痛欲裂,劳累使人浑身像是散了架,深夜回到连队时,“连吃方便面的力气都没有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远在老家的妻子:家里3亩多责任田,犁地、耙地、插秧、施肥、收割和售粮,全由她一肩挑了!说到妻子,辜庆金的眼眶红了。
  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为建设羊湖电站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业绩,赢得了党中央、国务院和西藏各族人民的赞扬。1990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藏时,在拉萨亲切接见了承担羊湖电站建设施工任务的武警水电部队团以上干部,肯定了官兵们在世界屋脊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亲笔题词“建设羊湖电站,造福西藏人民”。武警水电兵,他们用热血和汗水、青春和生命构筑起羊湖电站这一世界屋脊上高耸的丰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