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世界经济重现危机? 下此断言为时尚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3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世界经济重现危机?
  下此断言为时尚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谷源洋 谈世中
  最近,俄罗斯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引发了全球股市暴跌。为此,不少人认为世界经济已临近“冰川期”,甚至预言世界经济将重现类似30年代的大萧条、大危机。应该承认这种看法并不是无的放矢。
  由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亚洲金融危机已殃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危机狙击的国家,其经济业已陷入衰退的状态,并引发了政治结构和国家关系的重大变化。当前的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与30年代相比,的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世界经济难以重现类似30年代的大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针对存在已久的瓶颈,近年来加强了各方面的改革与调整,其作用和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国内利率趋降,引发金融危机的内部因素被化解;金融和房地产泡沫被释放,等等。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资金的自由移动重新评估,制定了防止国际炒家狙击金融市场的具体监管措施。在金融危机中发生经济衰退是必然的,然而这种经济衰退是其经济复苏的前奏和必要条件。
  第二,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动荡,是由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引起的,由于俄罗斯的总体经济规模在全球经济中只占2%,因此,其金融市场动荡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太大。从贸易关联性看,首批使用“欧元”的11个国家,对俄罗斯的出口仅占总出口的1.2%,远低于它们对日本和东南亚的出口。即使是11国对俄罗斯出口完全崩溃,也只造成11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0.5个百分点。因此,卢布贬值对欧洲乃至全球贸易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从资本流动关联性看,德国是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但德国商界和银行早已小心预防俄罗斯财政情况的恶化,因而90%的贷款由德国政府担保,而且大部分的银行也已为可能产生问题的贷款提供了相当高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因此,俄罗斯偿债能力下降对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业,并没有构成致命的威胁。
  第三,美、欧、日是世界经济三强,它们对世界经济发展走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美国经济现已进入第八年的扩张。1997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3.8%,1998年第一季度为5.4%,其经济表现有些“过热”。因此,近年来美联储不断放风,有可能提高利率,以抑制经济增长。由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不错,带动了美国股市及其他国家股市的上扬。尤其东亚金融危机使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进一步推动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从而使股市价格背离了实质经济。因此,美国经济存在“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东亚国家货币“超贬”,造成美国对该地区的出口下降,这正好给美国经济的过度增长起了抑制作用,加上通用汽车公司工人大罢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6%。美国经济降温,美联储就不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利率不提高,则股市崩盘的可能性就减小了。此外,美国企业利润趋于下降,这也促使股市下跌。上述种种因素为膨胀的美国股市起了“健康的减肥”作用,只要美国股市不突然一泻千里,全球股市崩盘的概率就不大。
  欧盟国家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1996年取得了1.8%的经济增长率,1997年为2.6%,预计1998年为2.7%—3%。欧元的即将启动,又将为其经济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遇。现在唯有日本经济状况令世人担忧,面临着50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萧条,多种矛盾相互交织,东亚金融危机又使日本的一些贷款变成新的不良债权。但是,日本的经济基础是坚实的,依然是金融大国,拥有4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小渊惠三又组建了“经济再生内阁”,推出各种改革政策和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一旦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略见成效,日本就将逐渐摆脱衰退的困境。即使是改革成效不大,继续维持“零增长状态”,日本金融和经济也不会完全崩溃。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周期的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限制世界经济的全面恶化。
  第四,当今的世界经济与30年代相比有四大不同。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明显加强,这一方面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得以增强。任何国家和集团都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否则不仅要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和谴责,而且最终自己也将被“祸水”所淹没;二是30年代初,各国实行“金本位制”,因而制约了各国在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后采取放松银根的能力,以刺激陷入衰退的经济走向复苏。1972年,美国停止黄金与美元的兑换,带来了一个比较灵活的经济政策,从某种程度上对爆发危机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今许多国家能够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扩大公共投资和民间消费,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三是30年代,世界经济运行缺少全球性的监督和协调机制,然而今天,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业已纷纷建立,对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进行监督和协调。一旦出现真正危及各国共同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国际社会能够进行必要的国际干预和协调。在当前出现通货紧缩的形势下,许多国际机构和人士苦思对策,包括充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调整财政援助战略;降低利率,确保各国和全球经济增长;防止国际炒家控制股市和期市,抵御外来冲击;对不断超出国家监管能力的世界金融体系进行结构调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等。四是二次大战结束后,昔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新生的拥有主权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崛起,是50年代以来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发展与稳定对世界的发展与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北双方既有矛盾与斗争,又有合作与协调。
  根据上述分析和判断,目前世界经济无论其内部机制,抑或外部环境,基本上尚不存在发生大萧条、大危机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30年代的恶梦难以在今天重现。然而,人们不能不重视历史的相似之处,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对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以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