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未雨绸缪 科学运作 兖州矿业集团无失业无下岗无待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8
第2版(经济)
专栏:为下岗职工办实事

  未雨绸缪 科学运作
  兖州矿业集团无失业无下岗无待业
  本报讯 有着8万职工、10万家属的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既无失业,又无下岗,也没有待业。
  和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兖矿集团也曾面临着就业压力:8800多名从主业分流人员需要重新安置,每年国家安排2100名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需要安置,矿区每年还有1400名新增劳动力等待就业。
  兖矿集团地处县级市,生产矿井分布在各地乡村,远离大城市。因此,把就业压力全部推给地方政府不现实。他们提出“以煤为主,煤与非煤并重”的发展战略。从1994年到1996年,多渠道筹集资金3亿元,新建和扩建了30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非煤产业项目,形成了以水泥、煤焦、电器、录像带、服装为主要产品的5个非煤产业群。去年,又投资近4亿元,重点抓了电厂、电缆厂、橡胶厂、特种氧化铝厂、锦纶丝厂的投达产工作,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
  按常规,老矿衰竭接新矿,可兖矿集团打破常规。唐村实业公司(原唐村煤矿)1992年注销生产能力后,让其就地转产。几年间,输送带厂、阻燃电缆厂等大小21个非煤项目拔地而起,还办起了餐饮服务业和种植养殖业。不仅解决了2000多名职工就业,而且从年亏损1700万元转到去年获利608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
  兖矿集团深挖潜能,不放过任何一切可以带来就业岗位的机会。井下采掘工工时制度改革,由“三八制”改为“四六制”,增加了2600人的就业岗位。在“周六”改为“周五”工作制中,全公司又内部消化4700多人。兖矿集团通过这些措施,在从业青年中转招了3000多名集体职工,还安排了1366名待业青年。
  现在,兖矿集团又致力于煤电、煤化工、高岭土、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群建设,不仅可分流安置富余职工,还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周玉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