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唱国歌与写杂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1
第7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征文

  唱国歌与写杂文
  胡昭衡
  新年好!
  新年1998。如按江湖中流行的以撞运气发横财的谐音骗术来说,可以称为“你久久发”。汉字六书,有其优良传统;但条条均可假借或转注,发挥某种国民劣根性,用以占卜人事吉凶祸福,愚弄他人和自己。
  忆及幼年所见门联:老人点头多一岁,童子拍手贺新年;而今七老八十,每逢岁末除旧迎新时,总会想点什么。今年,偶然感触到两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唱国歌和写杂文。
  它们有什么关系?每晚我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常跟随国歌闭目哼唱休息脑子;偶尔联系歌词思索现实,便浮思翩翩了。这不满百字的歌词,六十多年里,我从《义勇军进行曲》唱到现在,每唱必有亲切感,而且意境常新,咀嚼起来它是一篇精品杂文。我们当代杂文能有这么绵长壮健的生命力吗?这对我有何启示呢?
  这首抗日歌曲,是靠什么激发人们的凝聚力,不仅使人喜唱乐听,鼓舞民心士气,而且出类拔萃,被新中国定为国歌,一唱三代不衰?我经反复琢磨,认为它首先符合国情民心。百年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到了危亡的最后关头,必须万众一心,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奋发自救,来救亡图存,振兴图强,而且长期坚持前进不懈。其次,歌词语言简明,含有强烈的时代危机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歌曲声调铿锵,明亮有力,动人心弦,催人奋进。更重要的,词曲意境和新中国政治需求之警钟长鸣协调拍合。我想,基于这些要素条件,各方面民主协商,中央人民政府“一锤定音”,成为我国人民同声歌唱、跨世纪不衰之国歌。这一内涵与外部机遇,其作用影响和生命力就不是一般歌曲所能望尘比步的了。
  由国歌我想到杂文。我国现代杂文的开创导师鲁迅,他那“不废江河万古流”之战斗性宏文,受到共和国的开创者毛泽东主席的推崇,其意义非同寻常。新中国以来的杂文事业,历经起伏而不断发展,与鲁迅的大旗不倒不无关系。说近一点,八十年代,开风气之先的河北省和其他省市,成立杂文学会和出版杂文报刊,都是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才立定脚跟的。
  当代杂文作者,并非“画堂鹦鹉鸟,冷暖不自知”的鸣禽;而是具有时代危机、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三感的轻骑号兵,以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革故鼎新涤浊扬清为己重任的文艺战士。我从唱国歌引发来写杂文之简明启示是:当代杂文要讲政治,坚持改革开放,发扬正气,针砭时弊,在闪烁着战斗锋芒的后边,有一颗火热的心,同时应当努力争取更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包括党政领导,使社会主义杂文事业蓬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