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成立——海事,干什么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成立——
  海事,干什么事
  本报记者 冉永平
  1998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宣告成立。海事局是干什么的呢?最近,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海事局副局长刘功臣,请他介绍海事局的性质和作用。
  海事局负责国家水上安全监督,调查处理水上交通事故,以及船舶、海上设施检验等,有点类似陆上的交警。但海事局与交通管理局的最大区别还不仅仅是船与车的区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程度是陆上交警与“海上交警”的深层次区别。这一点从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可以看出。对于现代化大都市的交警,会点外语是必要的,而对于海事局的官员来说,精通外语则是必需的。因为我们的执法、服务对象中,外国人、外国船占了很大比重。
  刘功臣副局长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航运发展非常迅猛,从1991年起,我国一直是国际海事组织中8个A类理事国之一,这就相当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由于这样的地位,要求我们必须严格履行国际公约,按航海的国际公约规范我们的人、我们的船。因此,推行国际公约是当前我们很重的一项任务。
  刘功臣以《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为例,来说明推行国际公约的重要性。为了规范国际航运竞争秩序,按国际公约,港口国有权对船舶状况按ISM规则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船舶将被滞留,强迫修理。一艘船被滞留一天不仅要损失上万美元,而且一个国家的船一旦被滞留多了,这个国家的船会被认为“标准低”,被列入重点检查的“黑名单”。海事局对挂中国旗的船是半年一检,起初一些船舶公司不理解,检测不合格时,不是抓紧修理而是找关系疏通,要求放行。当出国后真被滞留了,才知道国际公约的厉害。有了教训,公约推广也容易了。
  由于推行国际公约,我国被国外滞留的船舶数量大大减少,在今年7、8、9三个月的港口国检查中,没有一艘挂中国旗的船舶被滞留。同时,随着我们对国际公约的日益熟悉,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滞留外国船舶数量也在增加,今年已达到79艘。
  海事局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是海上救援。记者采访当天,在厦门海域有一艘巴拿马籍货轮遇风浪沉没。
  几乎是事故发生之时,远在北京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就接到信号(香港也同时接到了信号)。刘功臣对记者解释,现在的船舶上都有一个叫应急示位标的东西,当船沉没时,它会不间断地发射遇险信号,这个信号马上通过海事卫星传给我们在北京的控制中心,我们不仅能够马上知道遇险船舶的确切方位,而且由于每条船的信号不同,我们马上能从计算机中查出是哪个国家的哪条船。然后,我们再从计算机里找出离出事船最近的船,通过海事卫星电话通知去营救。
  当时在附近的一艘广远的船接到通知后迅速前往营救。刘副局长通过电话了解到,救援船已经发现两名遇难者,正冒着8级风浪紧张营救。
  刘功臣说,类似的事故几乎每天都有发生,每年通过我们救的人都有八九百。
  防止船舶污染是海事局的另一大职能。
  船舶污染一个是油,一个是垃圾。船舶污染这些年日趋严重,特别是内河。今年6月,记者到长江采访污染情况。在长江的涪陵段,漂浮的垃圾一眼望不到边,最厚处达2米,人可以站在上面。
  刘功臣说,由于现在内河运输船舶80%是个体船舶,管理难度很大。但是防止污染、保护环境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花大力气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这项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