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转变理财思路 促进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3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转变理财思路 促进经济发展
  刘克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需要转变理财思路。
  要从单纯的预算收支的部门管理,向参与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宏观管理转变
  财政是为保证国家机器有效运行、政府职能有效行使提供财力保证的资金、政策管理部门。其职能作用一是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三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财政工作的思维层次,使财政工作有新的高度,把财政工作的层次提高到参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层面;要有新的深度,不能只满足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分指标等日常工作,而要研究经济的运行走势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有新的广度,把各种社会财力都纳入财政管理的视野,把财政工作的效益覆盖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要从单纯注重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并重转变
  过去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环节上,而忽视资产经营管理,使许多企业内在能量未能充分释放出来,甚至大量的资产被闲置或流失,损失浪费严重。因此,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搞好资产经营。一是要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与之配套的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管理办法和产权收益使用分配政策,大力培育和规范产权转让市场,为企业搞好资产经营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要积极参与国有资产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对跨地区、跨行业组建的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企业集团,要从财政体制、财政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三是要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确保国有资产的搞活和保值、增值。
  要从单纯重视地方国有经济,向支持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转变
  1997年辽宁省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已占52%;国有经济中,中央直属企业约占一半。而我们在分析经济形势、财政状况时,仍仅限于提供地方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的财务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地方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在全省工业中只占1/4,还不包括粮食、商业、外贸等非工业口的工业企业。这种窄口径的分析无法反映全省经济运行的全貌和真实情况,不能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不适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形势。因此,财政工作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理财视野,努力推动经济总体的发展,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在政策上,要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鼓励公平竞争,协调发展。对个体私营经济不仅在政策上不歧视,而且在工作上要主动热情服务,为其加快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从单纯管理预算内财力,向管理预算内、外财力转变
  财政工作的目标应该是对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运行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判断和决策,只局限于财政预算内管理远远不够,必须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继续完善预算外财力征管体系,强化规范预算外财力收支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审批工作,使各级政府增强管理预算外财力的能力。
  要从单纯抓财政收入,向开源与节流并举转变
  缓解财政紧张状况,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拓宽生财聚财的渠道。要继续涵养老财源,努力培植新财源,重点要切实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抓开源的同时,要抓好节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以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方面,要全面实施“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综合监控”的税收征管新模式,强化全省范围内的所有税种的税基管理,认真清理各级政府越权减免税的政策,防止税款流失,清理各级财政的列收列支和各类企业的各种欠税;强化非税收入的管理,着手研究费改税的方案和政策,千方百计做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要继续贯彻“适度从紧,有保有压”的方针,从严控制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和会议经费,确保支出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
  (作者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兼省财政厅厅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