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走出“围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走出“围城”
  季音
  5月初,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到沧州农村考察基层情况,他不按照当地干部事先安排好的“点”作调查,而是“随机抽查”,走进一个个临时选定的村子,既看到了工作确实做得好的村,也看到了工作相当差的村,了解到基层许多真实情况。事后他说:“如果你总是围着下边安排好的计划转,总是看好的,不看差的,对情况的了解就难免会出现偏颇和片面。总之一句话,不要光看好的,而要看真的。”程维高同志在基层调查研究中的这一着,值得称赞。
  领导干部下基层考察下情与指导工作,现在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大群当地干部紧随左右,走到哪跟到哪,使你难于接近群众,和群众倾心而谈。另一种情况是,领导干部下去考察的地方,往往都由当地干部事先指定,并作了周密安排,诸如参观哪些“点”,干部和群众如何回答领导的问话,等等。有些作风不老实的干部,甚至可能临时布置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让领导参观,炫耀“政绩”。这两种情况,就如同形成了一个“围城”,把下去的干部围在中间,使他们很不容易了解到基层全面、真实的情况,甚至由此还可能被蒙蔽,导致判断的失误。
  调查研究贵在真,即能听到干部与群众的真心话,了解到基层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正如程维高同志所说,不能只看好的,而要看真的。唯有真实情况才有价值,才能成为判断形势、作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如果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或者是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当然一切都无从谈起。但要准确地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并非易事,既要有深入扎实的作风,又要排除外来的干扰,包括上述那种由基层干部们筑起来的“围城”。
  眼下,我国的改革正在进入关键时期,各级领导机关任务繁重,情况又错综复杂,调查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各方面的真实情况,防止决策失误是一件大事。“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必然导致主观主义的瞎指挥,这方面我们过去是有过不少教训的。为了能准确地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看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纠正报喜不报忧的坏作风,撤掉各种形式的“围城”。下去的领导同志不妨学学程维高同志的作法,力争调研的自主权,主动地走出“围城”。至于各级基层干部,则应当如实地向上反映情况,一是一,二是二,原原本本地把真实情况端出来,不搞那种华而不实、自欺欺人的花架子,使上下之间取得共同语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