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为了那方百姓——记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党委书记姜云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了那方百姓
  ——记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党委书记姜云胜
  本报记者 高新庆
  为了那方热土,为了那方百姓,他默默地、辛勤地耕耘着。
  7月4日9时15分,记者按约来到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原政府办公楼镇党委书记姜云胜办公室,老姜刚刚从工地回来,球鞋上沾满泥巴,头上渗着汗珠。很难想象,老姜已紧张工作了5个小时。他4时左右从家里出来,步行先察看了一座桥梁、一段公路和一所新建小学工地;4时30分,进办公室开了两个工程调度会,5时10分到政府新办公大楼召开抗旱调度会,找人磋商次日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形势分析会应准备的事宜;大约6时,步行到环海路现场,规划沿路11个桥涵位置选择、建设方案,以及马路村建设景点布设问题;9时到办公室,15分钟时间又签发了5份工作调度单。这一天,直到深夜,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是不是就这一天如此?不,他任该镇党委书记14年,除了正月初二、初三,休息两天,其他时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一年要顶两年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炮台镇群众不再受穷,是我上任时的誓言。”
  炮台镇党委和镇政府大楼大门前高悬的八个大字:“振兴炮台,致富于民”,特别引人注目。对此,姜云胜的解释是:“从1984年7月接任镇党委书记开始,我就横下一条心,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炮台镇群众不再受穷,是我上任时的誓言。‘振兴炮台,致富于民’,既是施政纲领,也是行动指南。八个字悬在正门,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是为了号召群众,二是为了给自己和班子成员提个醒:不要忘了自己的誓言。”
  在辽南,熟悉姜云胜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铁人、硬汉,但谁能想到这个“铁人”经常让医生在办公室挂吊瓶。有一次发生药物过敏,他浑身发抖,两眼昏花,一头栽倒在地。幸好被赶来汇报工作的一位副书记发现,把他背到了镇医院抢救。当他苏醒过来,听到医生正在讨论他转市医院治疗时,他摇摇头说:“哪里都不去,我这不是好了吗?”第二天早晨4时,他又准时爬起来去上班。
  姜云胜说,越是改革开放,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越不能丢;丢了这个传统作风,不仅要葬送改革开放,也会葬送社会主义,葬送党。
  炮台镇虽盖了颇有气魄的办公大楼,但姜云胜仍在旧楼办公。他的办公室,一张旧桌,一个老式长条木椅,一对旧沙发,一个半旧的文件柜,剩下就一张铁床。
  姜云胜有句名言:“担子越重,肩膀越硬;困难越大,意志越坚。”去年9月11日凌晨1时左右,躺下不久的姜云胜被一声声炸雷惊醒,他一下坐起来,只见窗外暴雨如注。他想起虾场海堤,抓起一件雨衣就要冲出去,妻子拽住他:“等天亮再走吧!”他一甩手:“这节骨眼上,还等天亮?”半小时赶到现场,一批干部、群众正在紧急抢险,夯桩的夯桩,堵洞的堵洞。此时八九级狂风,卷着排山巨浪,铺天盖地而来,人们站也站不住。情况万分危急,“跟我上!”老姜扑通一声跳进海里,指挥大家紧紧挽着胳膊筑成人墙,与狂风巨浪搏斗。整整奋战了3个小时,缺口堵住了,海堤保住了,几百亩虾田保住了!
  姜云胜深知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振兴不了炮台镇的。必须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14年来,他始终把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摆在基层工作的首位。1995年以来,调整村级干部30多人,对违纪干部,不管是镇一级,还是村一级,从不讲情面。
  姜云胜是工作的带头人,也是学习的带头人。他不仅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还自修获得大学本科文凭,又选修了法律、外经外贸、财务管理、农业科技等7门大专课程,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
  炮台镇在脱贫的路上迅跑。人均收入由1984年的不足500元,发展到去年的3460元;由单一落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以外向经济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经济。社会总产值去年达到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工业总产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出口供货额2.4亿美元,利税2.5亿元,财政收入1300万元。炮台镇连续10年获辽宁省文明乡镇称号,被评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跨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乡镇。
  “忘不了乡亲们的这份情意,为他们排忧解难,责无旁贷。”
  大冯村是有名的缺水村,“有女不嫁大冯村,水贵如油家家愁。”每天农民们挑担或驾牛车到几里以外去取水。因为缺水,村里几十个光棍娶不上媳妇。每当看到大冯村吱吱呀呀的拉水车经过,姜云胜的心像被车轮碾过一样难受。“一定要解决大冯村缺水问题!”老姜下了决心。村支书牛政学1986年刚上任,老姜交给他第一个任务是任期内必须解决大冯村缺水问题!从1986年到1995年,连续10年,在村域内打了15眼机井,口口枯井。请来省地质队专家调查,结论非常残酷:大冯村没有地下水源!老牛抱头痛哭:“俺村人的命咋那样苦呀?”姜云胜也傻了眼,几天几夜绞尽脑汁思谋,终于一个设想出来了:从自己老家磙桥村引水入冯。
  磙桥与大冯村相邻,村中有眼大井,水又清又甜,村民早就用上了自来水。但姜云胜的设想一公布,部分群众思想不通。老姜请来水利专家鉴定,结论是水源充足,可供两村共用。老姜请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说通了,又亲自带工程队与大冯村干部群众一起建水塔,铺管道。
  1995年11月5日,大冯村沸腾了。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水来了!”“水来了!”拧开水龙头,清甜的井水哗哗流进家家户户。70多岁的冯老汉端着两碗水,挤到前面说:“姜书记,你为大冯村办了件大好事,来,我以水当酒,敬你一碗!”说罢一饮而尽,老泪纵横。支书牛政学说:“磙桥村民每天固定两小时放水,而我们村却24小时都放水,我们忘不了姜书记的关心,也忘不了磙桥村的风格!”
  长岭村民谢振武,儿子病逝后自己也一病不起,成了全镇特困户。老姜主动派人送往医院,送钱、送药,还自掏腰包购买种子、化肥,帮他家种地,节日送米、送面、送油,光姜云胜自己送的钱少说也有1500元。
  为了使贫困户彻底脱贫,1994年、1995年,他建议政府投资数十万元,建起28个蔬菜温室大棚,优惠承包给贫困户。仅此一项,目前已有14户告别了贫困。
  记者问老姜:“14年来你为群众排忧解难,做了那么多好事、实事,动力在哪里?”老姜说:“我从小失去父亲,是靠母亲沿街讨饭和乡亲们的接济,把我兄妹4个拉扯大的。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根。我忘不了乡亲们的这份情意,为他们排忧解难,责无旁贷。”
  “廉洁自律,光挂在嘴上,岂能取信于民?”
  姜云胜说:“农村党风问题,主要是领导干部的廉洁问题。农民买不买账,不光听你说得漂亮,还要看你做得漂亮,廉洁自律,光挂在嘴上,岂能取信于民?”
  从当镇党委书记那天起,他就告诫自己,要清清白白做官,群众说他“请客不到,送礼不要,带‘腥’不吃,心底无私”。
  一位外商因为建设纠纷输了理,给老姜送来1万元,老姜如实报告纪委。
  能否管好自己的子女、亲属,过好亲情关,对农村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也是能否取信于民的关键。姜云胜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他儿子想在镇里找份工作,他说:“不行!只要我当党委书记,你就别想在炮台镇找工作。”
  他爱人刘代君谈起老姜,说:“他把亲戚都得罪了。”代君的小妹刘华君在镇水利站工作,很卖力气,正好水利站会计外嫁,站长打算安排刘华君接替。老姜知道后,把站长请到办公室说:“我小姨子不能当会计。你要坚持安排,我现在就免你的职!”华君谈起她这当书记的大姐夫,也有怨气:“不光不让我当会计,我家盖房,院墙超过规定1米多,他给我写条子:限你两日之内拆除,否则后果自负。我心想,不拆又能咋的?好家伙,两日之后,他就亲自带人,带推土机,硬是把院墙给推了。你说绝情不绝情?真是六亲不认啦!”
  “关键是能否抓住机遇,并以开拓创新精神,把机遇转变成现实。”
  很多人问姜云胜,炮台镇近年来步子为什么迈得特别快?老姜笑笑说,“是机遇。”这话不假,很多人佩服姜云胜能敏锐地发现机遇,并紧紧地抓住机遇。
  炮台镇地处辽东半岛,南邻渤海,距大连不足100公里。周边经济发达,环境比较好,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瓦五公路、瓦湾公路贯穿境内,并有高速公路出入口,松木岛港口又有海运之利。早在80年代,随着大连市实行对外开放,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老姜就敏锐地意识到炮台经济的发展要跳出老套数,寻求新发展。1990年5月,出席大连市第七次党代会的姜云胜,连夜疾书,给大连市委书记写了封拟建炮台经济开发区的建议信。市委书记非常重视,不仅找他详谈,还亲自带人实地考察。1992年6月,炮台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以后又批准建立了台商投资区。
  1993年11月,台湾咏泰公司占地1400余亩,投资330万美元,发展名特优果树的独资项目,又正式签约。第二年春,公司老板为清明前后能否把13.2万株苹果树苗栽到地里而犯难,拟推迟一年栽植。姜云胜闻讯,立即赶到咏泰公司,对台商说:“我们当初的承诺一概算数,你们有困难,我们全力帮助。13万株树苗我们包栽!”老板惊喜又疑惑地问:“好是好,13万株苗,多少天完成?”“不出半月!”老姜说一不二,动员上千人,仅用13天,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台商极为感动:“姜云胜诚实守信,是条汉子!”
  “诚”招天下客,“实”引四方财。经咏泰公司全力引荐,正在辽南各地考察而举棋未定的台湾大成公司,毅然决定将投资5000万美元,集肉鸡孵化、饲养、加工、储运一条龙的大型项目在炮台落户。这一项目举足轻重,全部达产后,有2000农民可从黄土地走进工厂。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加收入800元以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公司+农户模式,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炮台及周边乡镇的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都会被带动起来。
  以诚招商,以外引外正在发生连锁反应。至1997年,有42家外资企业在两区注册,吸引外资总额1.02亿美元。总结这几年的经验,姜云胜说:“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机遇,关键是能否抓住机遇,并以开拓创新精神,把机遇转变成现实。”
  “外商哄不来,骗不来,只有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全程服务,才能吸引来。”炮台镇正在大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一个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去年加大了建设力度,全年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350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4亿多元。
  现在,姜云胜和他的一班人更加雄心勃勃,实行两个战略,一个叫“四动”战略,即以改革推动,外向牵动,科技带动,“两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滚动,带动整个经济腾飞和加快农业产业化;一个是名牌战略,培育大成肉鸡、磙桥鸭蛋、黑白瓜子三大名牌,以名牌闯市场。小城镇建设要达到大连市卫星城镇、辽宁省重镇、国家级先进镇目标,两个文明建设要更上一层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