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阅读
  • 0回复

感受南昆电气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1
第2版(要闻)
专栏:

  感受南昆电气化
  本报记者 孟扬
  举目望去,天空中舒展的网线与大地上延伸的铁轨在遥远的天际靠近相重……
  在地势险峻、地质复杂的云贵高原,一次性建成目前我国最长的电气化铁路干线,建设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些网线给南昆大动脉注入了血液”,一位电气化工程师自豪地说。当时人们还将信将疑。年前当我们登上南昆线上984次列车,才真正感受到南昆电气化的伟大了。
  电气化铁路始于19世纪末,设有一套特殊的牵引供电系统,向作为牵引动力的电力机车供电。电气化铁路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先进技术,是国家现代化最显而易见的鲜明标志之一。南昆电气化铁路建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积累了新经验。
  如果说前期的铺架为南昆架起了坚实的骨架,那么电气化则让南昆具有了强大的动力和灵敏的神经。人们把牵引变电所、通讯、信号等电气化工程叫做“交钥匙工程”。不交“钥匙”,火车无法开动。施工中,重峦叠嶂、壁峰相连的红土地频频露出狰狞的面目:软土滑坡和膨胀土岩使基础无法浇筑,支柱下沉严重;建变电所需在石山中劈开场地;通过高瓦斯地区的通信光缆接头时不能使用明火……工程的艰难在国内电气化铁路建设史上罕见。
  困难是挑战,也是机会,激励建设者施展才能。在南昆,首次采用了牵引变电所微机保护监控自动化装置,通过光纤数字远动通道对牵引变电所进行集中监控;应用推广了带肋钢筋挤压连接等新技术;并以“计算微机化、预配工厂化、施工数据化”的工艺方法根除了影响接触网质量的惯性缺陷,大大提高了山区电气化运营的可靠性,使这条跨越崇山峻岭的电气化铁路,达到了90年代先进水平,为我国铁路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南昆线,是中国铁路工人心血与汗水的凝聚。电气化局一处副指挥长蔡鹏斌在铁路工作了27年,经验丰富。可到南昆后,他还是走遍了线路上的沟沟坎坎,磨破了两双胶鞋,写出了近5万字的施工方案,被称做“施工宪法”。人们说,电气化施工看上去似乎不像前期工程那样壮怀激烈,但它技术性强,精密度高,难度很大。如果干不好,南昆不能“耳聪目明”,那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火车在加速,连绵的群山向后退去,只留下一条起伏跌宕的曲线。车厢内,没有摇晃动荡的感觉,路轨的平滑让人难以觉察速度的变化。侧耳倾听,只有车轮与铁轨相合发出轻微的嚓嚓声……
  南昆线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科技路”,是一条体现当前中国铁路修筑水平的“优质路”。瞄准“安全高效”的目标,工人们追求优质,精益求精。电气化局三处是铁道部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在罗平站进行接触网下部工程时,指挥长董福元发现已打好的40个铁塔基础中有些存在着外观缺陷。虽然不影响内在质量,他却下令砸掉重打。原因很简单:南昆要创国优。接头衰耗值影响着通讯质量和光缆寿命,是综合光缆敷设中的难点。承担着威舍至红果、兴义至八渡段196公里光缆敷设任务的铁五局电务处通信一段进入施工现场后,段长刘勇首先上机示范。他仔细测出温度、湿度、酒精和煤油纯度,控制好接续火焰的大小……凭着过硬的技术和细致准确的操作,创造了我国铁路通讯史上第一个样板工程。他们根据实地获得的燃烧时间、芯线切面光滑度等数值,因地制宜制定了操作规程。尽管线路中桥隧含量占70%,但200多个接头衰耗值均低于0.06DB,只有部颁标准0.12DB的一半,还创下了0.03DB的南昆纪录,完成了高瓦斯地区接头不使用明火的科研攻关课题。
  享受了南昆的“优”,领略了南昆的“美”,走下火车时,一种强烈的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火车越舒适安全,建设者付出的便越多。令他们欣慰的是,去年12月2日南昆全线开通运营至今,各种设施运行正常,正发挥着良好的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