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阅读
  • 0回复

唱起秧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2
第4版(副刊)
专栏:

  唱起秧歌
  杨春茂
  绿水青山如画屏,大田?秧喜盈盈。
  秧歌一曲上青天,字字句句都是情。
  哟嗬哟嗬嗬哟嗬嗬,嗬嗬哟嗬嘿!
  …………
  清早起来把门开,凉风悠悠吹过来。
  头上青丝风刮散,脚下罗裙风吹开。
  耕田小伙哈哈笑,凉风戏弄小乖乖。
  哟嗬哟嗬嗬哟嗬嗬,嗬嗬哟嗬嘿!
  …………
  久违了,故乡的秧歌。
  说起秧歌,人们自然会想到东北大秧歌,陕北秧歌。那粗犷,那豪放,那火爆的风格;那且歌且舞,人人都能参与的形式;那简单而又可以无限重复的曲调,给人以激情,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融入秧歌队中,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随那火爆的节奏烟消云散。
  我这里说的秧歌,则是川东农民在稻田中?秧时由一人领唱,多人帮腔的山歌。它产生于劳动,配合劳动而存在,直接融进大自然中,从目力所及中采撷素材,即兴抒发,随意挥洒。
  如果说东北秧歌是雄,陕北秧歌是火,川东的秧歌则是柔、是水、是情。因为它是在春雨中唱,在水田中唱,以爱情为题材。它给艰苦的劳作赋予了诗意,用古老的民间艺术把劳动的艰辛化为激情。
  川东多水田。五月端午节前后,春风吹拂,细雨滋润,稻苗已绿满田中。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稻田中的稗子、杂草也伴随着秧苗勃勃生长起来。而这时秧苗已开始坐蔸。为了去除杂草,促使秧苗根系发达,就需要?秧了。而此时稗子、杂草和秧苗生长在一起,真假难辨。秧苗刚开始长牢,加之梯田层层,不便使用机械,只能草用手拔,根用脚踩。时令不等人,?秧相差几天产量就大有区别。故历年来 秧都是集体行动,解放前如此,“公社化”时如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亦然。这种劳动非常枯燥,需要一种文化的、艺术的、刺激的东西来调节。劳动创造艺术,秧歌即在这种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
  劳动创造艺术,艺术形式也必须适应劳动的特点。数十人在一起,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难以同唱一首歌。于是有了川剧帮腔那种一唱众和的特征,领唱与合唱交替、重叠。领唱的旋律自由、舒展而富于华彩。众和的部分紧促、规整、有节奏的呼应。秧歌不是为了在舞台上演出,而是在劳动中情感的自然抒发。领唱者俗称“歌头儿”。“歌头儿”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但要有高亢嘹亮的歌喉,能耐劳苦的强壮体魄,更要有即兴创作歌词的艺术才能。所以秧歌的“歌头儿”大都高大健壮,仪表堂堂,嗓音宏亮,机敏过人。他能从目力所及中信手拈来创作素材,即兴编成押韵的歌词,套上流行多年的各种曲调随口唱出。“歌头儿”领唱的歌声刚落,田中劳作的男女老幼立即竭尽全力喊出高亢激越的帮腔……哟嗬哟嗬嗬哟嗬嗬,嗬嗬哟嗬嘿……
  这是山野之歌,这是劳动之歌。它以大自然为舞台,兴之所至,尽情抒发,或婉转秀丽,或高亢入云。悠扬悦耳的歌声与天地共鸣,在绿水青山间回荡。
  端午节前后,正是女儿回娘家的时节,田间小路上,常见俏丽年轻的小媳妇用竹编的背兜背着牙牙学语的胖娃娃,撑着红油纸伞款款而行。年轻健壮的女婿用箩筐挑着腊肉、咸鸭蛋、香肠等礼物,乐悠悠地跟在后面。此情此景,即使不是诗人,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情此景,自然也会成为秧歌“歌头儿”领唱的最好题材:
  送哥送到二里塘,莲花盛开遍地香。
  路边野花你莫采,家中自有桂花香。
  ……常常见到俏丽的小媳妇小女婿羞得急步转过山塆不见影了。嘹亮的秧歌还追着他们在山野间回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川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秃山重新披绿,碧水悠悠长流,“文革”中被批判为“黄色下流”的秧歌,在沉寂了好多年后又在巴山蜀水间回响起来。荡去生活中的劳累,唱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绿水青山锦绣天,花开花落又一年。
  齐声同唱春光好,唱出人间景万千。
  山山岭岭坡连坡,村村户户箩连箩。
  仓仓囤囤谷堆谷,男男女女歌连歌。
  愿秧歌世世代代唱下去,愿明媚的春光永驻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