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永不失落的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1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朴素人生

  三年前,她因厂子不景气下岗;三年后,她用攒下的七千美元办了一个厂,接纳了十多名下岗职工。陈贵平有一颗——
  永不失落的心
  在江苏射阳县县城,有个东方服装厂。这家私营企业自去年3月开业以来,短短几个月就出了名气,生产经营搞得红火。在这里受聘的10多名下岗职工月薪平均800元左右。业主叫陈贵平,是原东亚服装制衣公司的下岗职工。
  笔者有意遇陈贵平,可几次未遇着。厂里的职工不是说她去浙江批发原材料,就是说她去盐城市区谈业务了。于是,陈贵平给我的第一印象,她是个干练、忙碌的人。12月下旬,终于有了一次接触她的机会。我见到她,开口便说:“陈老板是个大忙人哪。”她笑着回答:“没办法,人不能没有上进心呐!”
  陈贵平先后在两个县属服装加工企业工作过,当过工人、车间管理员和厂技术人员。1994年,厂子效益不好,工人工资发不出,陈贵平和一些职工被迫下岗。但失业的痛苦没使她消沉下去,就在这段日子里,她意识到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自立、自强。自己有搞服装生产、技术的特长,但是没有资金怎么办?她不等不靠,参加了1995年由县劳动部门组织的劳务输出,在国外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从一名机工做起。由于努力工作,她很快被这家企业聘为厂长助理,分管生产、技术。两年过去,陈贵平回来时身子瘦了一圈,可她带着在国外打工攒下的7000美元,开始了新的事业。
  筹办东方服装厂之初,要招聘员工,陈贵平首先想到那些生活艰难的原在一个工厂里的姊妹们。她对自己说:陈贵平,你要热情接纳下了岗的姊妹,让她们成为你的事业支柱。一开始,受聘的8名员工只熟悉流水生产线中的一道工序的工作,陈贵平就手把手地对她们进行一个月的培训,直至每个人都熟练掌握全套工序。
  办起服装厂后,陈贵平逐步学会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生产、经营。她曾因对布质不甚了解,至今仍积压2000多元的水洗麻布料;也曾因个别员工的操作不规范,服装达不到标准,投放不了市场;还有产品单一等使厂子的效益受到影响。于是,她以服装设计、加工和销售面料为主,不断开拓经营范围。创业虽然艰苦,但今年34岁的陈贵平却没有以下岗工人的身份要求享受有关方面的优惠待遇,而是每月准时向有关部门缴纳税费。
  谈到今后的打算,她说还要扩大再生产。她要证实,下岗职工将无愧于这个时代;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再创辉煌,回报社会。
  江苏射阳县 高晓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