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非洲经济新走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8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非洲经济新走势
  黄泽全
  毛里求斯总理拉姆古兰前不久在瑞士旅游胜地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说:“从现在起,非洲悲观主义已成为过去;今天,应该真正谈论的是非洲乐观主义。非洲已决心亲手掌握自己的命运,致力于经济发展。”此话并非溢美之词,而是当前非洲经济形势的客观反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最新统计数字说,1996年非洲国民经济年增长率为4.6%,1997年达到5%,也就是说,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首次出现了连续两年(1996年和1997年)增长的势头,而且这种势头还将持续下去。90年代初期,撒哈拉沙漠以南46个非洲国家中只有18个国家的经济年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3%),而这一数字到1997年增加了33个。西方分析家认为,在亚洲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非洲可能成为1998年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近年来,非洲经济逐渐好转,复兴势头格外引人注目。
  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近年来,非洲国家纷纷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改革力度,博茨瓦纳、乌干达、突尼斯、毛里求斯、加纳、坦桑尼亚等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其重要标志是通货膨胀由三位数降到了个位数,国际收支逆差状况有所好转,财政赤字开始减少,相当一部分居民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而且国内外的投资以及国内储蓄开始增加。如突尼斯近10年来经济年均增长率4.5%,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000美元,到去年9月底国家外汇储备达24.4亿美元,通胀率降至3.7%,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稳步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区域经济合作加快。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非洲国家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联合自强,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才能发挥各国自身的潜力,增强非洲经济的整体实力。近年来,非洲各地区经济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朝着灵活务实的方向稳步发展。1996年8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2国签署关于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协定,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各成员国将在8年内逐步取消货物和服务贸易关税和壁垒,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1997年9月,刚果(民)和塞舌尔成为该共同体第十三、十四个成员国。这表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正在打破地域界限,向非洲中部、东部扩展,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将极大地推动非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
  国际资本流向非洲。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上升,非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西方国家从近年来非洲经济连续增长的势头中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纷纷调整其对非洲的政策,由疏远非洲转为重视非洲,政策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由援助转向贸易和投资。如美国1995年开始调整非洲政策;1997年4月提出“促进非洲经济和机会的伙伴计划”;6月宣布允许非洲最穷国1800种商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并呼吁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多边机构加强合作,支持非洲的改革与发展。西方国家调整非洲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鼓励企业到非洲投资,从而导致国际资本出现向非洲回流的势头。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6年流入非洲的私人资本由1990年的3亿美元已增至118亿美元。自1993年以来,美国、法国等世界著名公司、银行先后成立专门的非洲基金,注入资金达数十亿美元。1997年7月美国谢夫隆公司承诺在今后5年内计划向非洲投资105亿美元;微软公司也计划投资数百亿美元,扩大其在非洲的业务网。
  当然,非洲目前在寻求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过程中也遇有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债务问题。非洲国家平均每年要拿出国内生产总值的20%用于偿还债务。但是,非洲经济整体形势在好转,前景看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