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阅读
  • 0回复

把钱投向基础设施——开拓市场保增长系列述评(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1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钱投向基础设施
  ——开拓市场保增长系列述评(三)
  本报记者 王彦田
  扩大投资,投向哪里?
  仔细领会刚刚结束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这一问题已有了明确的“指路标”: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有关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都谈到了这一条,就是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强农田水利、能源、铁路、公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公用设施。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重点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意图很明确,扩大投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是重点方向。
  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许多投资指标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出发,最近都相应作了修改,如1998年铁路建设投资原定为380亿元,现在提高到了450亿元;1998年内,将有梅州到坎市、神木到延安、内江到昆明等九条铁路新开工建设。原定计划今后三年要修建高速公路1000多公里,现在要按修建4000多公里的计划投资。而今后三年公路建设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000亿元。另外,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加快。国家计划,今后三年内,要把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现在的7%和6%提高到20%左右。相应带动环保产业的启动和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都比较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大。一般基本建设投资都要占到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以上,1998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额超过1万亿元。
  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八五”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和带动作用。“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导思想已被全社会所接受,而一条铁路,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就形成一条经济发展带的理论,已被多次证明。可以说,没有哪个方面的投资建设会比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和带动作用更大。
  加大这个领域的投资力度,还因为我国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分析,现在全国铁路还有五个运输限制口没有打开,京沪、京广、哈大、京沈、陇海五大干线运力仍然紧张。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路的比例还太低,甚至东部沿海地区每平方公里所拥有的公路里程只有0.3公里,不及印度0.5公里的全国平均水平。现在全国城市公共汽车平均行车速度只有每小时12公里,而80年代为20公里,呈下降趋势;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有人形容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人民群众对此满意度较低。近年来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国力提高的象征,也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要发展,需要巨大的投入。
  在国家确定了扩大投资力度后,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拓宽投资渠道,消除资金“瓶颈”。
  国家计委副秘书长张国宝介绍,拓宽投资渠道主要通过扩大贷款、利用外资、优惠的国际贷款、调整过低的基础设施收费标准、建设项目在资金市场直接融资等方式解决。我们看到,前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国家和地方都要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包括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进行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直接融资方式,用于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对资本金的需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今后也要改变靠国家贷款的单一出资建设方式,利用多种融资方式建设。
  也有专家提出,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在行业之间分布不均,邮电、电力、铁路、公路等具有较为稳定的专项建设资金;相比之下,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资难度较大。因此,在这方面,国家应给予专门的融资政策,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
  受长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过去曾出现过“重点投资,重点浪费”的现象。如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是今后能否扩大这个领域投资的关键。没有好的效益回报,外资不会来,股民也不认账。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把好建设“论证关”。不能一说“国家重点”就不论及经济效益。同时,国家资本金往往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占的比重较大,千方百计保障国家资本金的效益是全社会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