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难忘的国庆征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3
第1版(要闻)
专栏:我与人民日报征文

  难忘的国庆征文
  林玉华
  1989年金秋,共和国迎来了第四十个光辉生日,人民日报举办“国庆报告文学征文”。我采访了当年参加开国大典和阅兵组织工作的老首长、老同志,在掌握大量生动翔实的素材的基础上,我创作了报告文学《共和国的华诞》。不久,稿子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并且获得了“国庆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发奖那天,贺敬之、林默涵、刘白羽、魏巍、康濯和人民日报社的领导及知名人士,与获奖作者进行了热烈座谈,勉励我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祖国前进的足迹,高奏时代的主旋律。
  还是那个秋天,我辗转于北京团结湖林立的楼厦之间,苦苦打听,终于寻找到了当年曾为政协一次会议缝制第一面国旗样旗的老人赵文瑞,采写了一篇通讯:《情笃意深绣国旗——记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缝制者赵文瑞》。人民日报的编辑经征求我的意见,改用第一人称,以《我缝第一面国旗》为题,在1989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从此,赵文瑞老人成了知名人物,少年儿童请她去讲传统,学校请她出席升国旗仪式,武警天安门国旗班将她的事迹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993年,人民日报等18家单位联合举办“新中国第一”大型系列活动,我荣幸地收到了组委会的“特别约稿函”。我写了《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奏响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产生经过》两篇文章,收入了由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庄主编的《共和国的回忆》一书,其中《五星红旗的诞生》荣获了一等奖。在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李庄同志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多次给予我热情的指点和鼓励。
  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讴歌历经劫难而崛起强盛的祖国,歌颂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的辉煌业绩,歌颂人民军队在现代化道路上前进的风姿,鼓舞亿万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是我们当今伟大时代的主旋律。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愿与人民日报共同前进! (作者单位:总参谋部通信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