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发扬传统 不负众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7
第10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发扬传统 不负众望
  编者按:在纪念本报创刊50周年之际,各地一些读者向本报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现摘要选登如下。
  献上一份厚礼
  河北唐山市委副书记 陈满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全国新闻媒体中的舆论导向作用非常重要,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几十年来,人民日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人民日报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业绩和精神风貌,切实发挥了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作用。人民日报以自己宣传的权威性和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生动性、可读性,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的爱戴。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曾经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1976年遭受举世罕见的大地震后,唐山人民经过多年奋斗,建起了繁荣美好的新唐山。人民日报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唐山所发生的一切,忠实地记录了唐山的历史。由于人民日报的宣传,不但使唐山人民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唐山人民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
  作为一张高质量的报纸,人民日报在唐山有众多的读者。目前唐山每年订阅人民日报在3万份左右,订数居于全国同等级别城市第一。由于唐山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宣传干部、邮政职工的共同努力,保证了人民日报在唐山的征订实现了稳中有升的目标。
  人民日报社喜迎50华诞,我们要以唐山“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作为厚礼,来表示对人民日报的祝贺和感谢。
  感受时代脉搏跳动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产品部党总支书记 潘文英
  每当各种报纸摆到办公桌上,我拿起的第一张报纸是人民日报;每当停步于报刊栏前,我第一眼要看的是人民日报。总感到只有看到人民日报,才把握了大方向,才感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她好像自始至终有一个同当今现实社会与广大民众密切相连的时代之魂。
  作为国内第一大报,人民日报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渗透到字里行间,统一着人们的思想,澄清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每当人们对一些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关注的焦点问题发生疑惑时,大家往往都会把人民日报的观点、结论作为最终的评断与裁决依据。在车间、班组组织学习中,人民日报是重要的教材。
  风格严谨、文章质量高是许多人对人民日报的一致看法。人民日报实事求是的报道,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一些专题报道详尽、集中,对人们认识了解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专项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人民日报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为广大民众呼吁,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尤其希望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违法乱纪现象予以曝光,推进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农民的知心朋友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随州市万和镇青苔村 梁建国
  人民日报创刊50年以来,经受了风风雨雨的磨炼,她作为党报,忠实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了党中央的声音,起到了喉舌的作用,如实地记录了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脚步。
  在我们山区,农民把人民日报称作“知心朋友”,经常看人民日报使我们受益匪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从人民日报上看到有的农民多种经营,勤劳致富,我也学着报纸上介绍的在街头办起了“利民商店”,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经济上还小有积余。我把自己挣到的3万多元钱捐给了山区的孩子、孤寡老人和公益事业,连续九年接村福利院的五保老人到家里吃“团年饭”。
  我这些平凡的小事被人民日报报道后,引起了一些反响,我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民日报从50年代就开始宣传随州,1957年人民日报对随州水利建设的报道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随州人。60年代初期,人民日报对随州加速农业机械化的报道,70年代末报道随州县委书记走访包产户,都在全国引起反响。后来对曾侯乙编钟和炎帝神农文化的宣传,更使随州走向了世界。
  可以说,随州的每一步发展都有人民日报的一份功劳。
  推进报业技术发展
  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副总裁 蒋必金
  50年来,人民日报无论是在新闻宣传还是在报业技术革新上,一直充当着我国报业的排头兵。我们看到,今天的人民日报,已经形成技术领先、立足报业多种经营的报业经济实体,不断推动着我国报业经济的发展。
  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在报业技术改造上对我国报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人民日报是我国最早进行报业技术革命的报社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北大方正与人民日报结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北大方正一贯以推动中国报业技术发展为己任,集中力量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以满足报业的日益增长的技术要求。我们曾经与人民日报合作,在人民日报实现了激光照排,淘汰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我们还成功地进行了彩色报纸、卫星远程传版等方面的合作,这些技术今天都已为其他报社广泛采用。可以说,正是由于人民日报等一些中央大报的率先使用,才有了今天报业技术的大发展。
  报业是北大方正蓬勃发展的立足点,是北大方正高科技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我们同人民日报及报业同行建立了牢不可破的紧密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依赖、相互倚重的关系。因此,无论北大方正开辟什么样的新产业,加强报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为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将始终是我们最为基本的市场策略。我衷心希望,这个基本策略也能为人民日报和北大方正带来更多共同发展的机会。我们期待着与大家一起,为共同推动中国报业技术发展而努力!
  人民日报为人民
  天津市宝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伯苓
  我是人民日报的一个忠实读者。20多年来,我与人民日报为伴,从中汲取智慧、营养,掌握新精神。由于职业关系,当天的报纸来了,我有五个必读:评论、言论必读,重要的典型必读,头版头条必读,切中时弊的批评必读,重点栏目必读。可以说我与人民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受到熏陶,而成为一名宣传干部。
  我热爱人民日报,信赖人民日报,不仅因为她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全国的第一大报,更使我感动和佩服的是:她把百姓放在第一位,让群众作主角。人民日报为人民这一鲜明特点,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影响力、生命力。
  当前群众关心反腐败,痛恨腐败,人民日报就高举起反腐败的旗帜,对社会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一些专版和专栏还对群众关心的电价、水费、土地承包合同、乱收费、农民负担、假冒伪劣商品等社会问题勇于鼓与呼。
  在人民日报迎来50岁生日之际,作为一个宣传工作者,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人民日报永远根植于人民这片沃土,越办越好。
  为法制建设鼓与呼
  吉林四平市司法局局长 王文生
  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也是人民日报的忠实读者,我觉得人民日报在加强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功不可没。
  人民日报坚持正确的办报宗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正确地回答广大群众在法制建设方面的各种疑虑,通过读者来信等方式,揭示法制热点,揭露执法当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解惑、释疑、引导作用。在弘扬社会主义法制、惩恶扬善、严肃执法、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人民日报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敢于直言,就实论虚,有较强的说服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成了人民的良师益友。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宏大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希望人民日报能继续为法制建设鼓与呼,尤其针对依法治国面临的问题加强报道,如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遏制吏制腐败、司法腐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保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排除各种干扰,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山西芮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尚永生
  1991年秋季,我县1000多户农民集资10万多元,从辽宁兴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购进红富士苹果苗9.7万株。到1993年部分树苗开花结果后,果农发现不是苹果苗,而是海棠实生苗。许多人是靠卖粮食或者借贷才买的树苗,不但致富不成,反倒欠了一身债。在多次协商索要未果的情况下,我们投书人民日报。记者出于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经过详细调查,撰写了《“红富士”缘何变海棠》一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引起了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几经周折,在北京签订了和解协议,由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分批给芮城县果农赔偿47万元。
  广大果农说:“是人民日报帮我们维护了自己的利益,是人民日报记者为我们办了一件好事。”假苹果苗索赔一事,在全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民更加信任党报。
  企业对党报感情深
  江苏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源
  人民日报在国人眼中是党中央的喉舌,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就是中国的声音。海外的许多侨胞和国际友人都爱看人民日报,希望在海外逐步扩大发行,更好地发挥宣传舆论作用。
  我们企业对人民日报感情很深。江泽民总书记近三年里两次视察小天鹅,人民日报都及时作了报道。人民日报记者也多次深入我公司作调查,写出了一系列十分有影响的文章,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总结了经验教训。人民日报还不断将读者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促进了我们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改进。如今我们发展了,但是我们决不骄傲,更要集中力量提高产品质量,把服务搞好。
  学好用好党报
  辽宁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厂长 刘宝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党政领导班子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把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使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同时,我们注重发挥人民日报的宣传教育作用。我们认为,学习中央精神、了解国内外大事最权威的是人民日报,对实际工作最有指导意义的是人民日报,职工生活的良师益友是人民日报。企业每个处室、每个直属党委、总支、支部都有人民日报。我厂宣传部门还积极撰写反映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去年有8条新闻稿件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我们还积极参加人民日报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读报知识竞赛,企业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厂近千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通过参加竞赛,拉近了党报与企业职工的距离,了解了祖国近50年的飞速发展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