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编织时代之网——访思科系统有限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3
第7版(科技)
专栏:

  编织时代之网
  ——访思科系统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杨健
  “网坛”巨星之路
  走下237号高速公路,我们如同驶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顺着静谧的林荫道前行,我们像老朋友一样数着路旁那一家家著名高技术公司的名字:施乐、三星、富士通……汽车在一群风格相近的素色建筑物间停下。大楼前,镀铬玻璃钢的徽标在加州5月的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到了,这里便是全球因特网的心脏——思科(CISCO)公司总部。
  14年前,在离这里不远的斯坦福大学,辛蒂和莱昂纳德夫妇发明了“多协议路由器”,将校园网和外面的世界连在了一起。从此,因特网开始大踏步地从蓝图上走进人们的生活。
  这一年,他们不经意地生下了自己的孩子——思科(CISCO)系统有限公司。面对市场和金钱,学者永远是学者。辛蒂和莱昂纳德甚至连给孩子取名都是漫不经心的。因为公司靠近旧金山(SANFRANCISCO),他们便叫她“FRANCISCO”。美国法律说不能这样做,他们就大笔一挥,划去了前面的4个字母。后来,他们被纠缠不清的业务弄得实在烦了,于是以每股40美分的价格卖掉了所有的股票,各奔西东。
  6岁的思科独自留在了危机四伏的硅谷,她要成为信息时代最强有力的网络巨人。8年过去了,少年思科正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梦想。依靠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以及一系列新技术产品,她在七大网络设备领域跻身前两名,市场价值达到770余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七大竞争对手的总和,成为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高技术公司,创造出震撼世界的“网络神话”。在硅谷,人们把她和声名显赫的微软、英特尔相提并论,称之为“WINTELCO”。
  解读“网络神话”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度,思科是一个网络上的公司。
  有人在流水线上干了一辈子,却从不知道他生产的零件将用在什么机器上,更不用说有机会使用那些机器了。做网络的思科可不是这样。她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而且构建起了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
  在过去一年里,思科公司近一半的交易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差不多占到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1/3。而以往,客户订货大多依靠传真,差错率超过1/3,来回的修改和确认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与此类似,思科的技术支持通过电话承担30%的工作量,需要1000名工程师没日没夜地忙乎,而网络技术咨询只需10个人开发站点,就可以轻松完成70%的工作。
  尽管思科的电子商务卓有成效,但她并不想将其固化为某种模式向用户推广。负责网络商务的高级经理托德告诉我们,用户的要求是千变万化的,根据其需要进行“配餐”是思科的职责;而如果只有几种固定搭配的“套餐”,那么他们总有一天要吃腻。“我并不喜欢变化,但在因特网时代,你必须接受它。”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左上图)这样说。
  为适应日新月异的“菜单”,思科快速地扩充自己的“厨师”队伍。既然路由器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联结在一起,思科当然自信有能力将技术上占居优势的中小企业网罗于门下,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支令对手望而生畏的力量。过去4年中,她成功地收购了24家公司,而裁员量不到6%,麾下人才济济,从而奠定了自己网络设备制造的霸主地位。
  从以往的经验看,世界高技术行业中的购并效果很少令人满意,像IBM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购并头两年都要裁员30%—50%。因而思科在这方面的成绩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说到购并成功的秘诀,钱伯斯道出了几条与众不同的“金科玉律”:购并后要有全新的发展方向;被收购的企业规模最好小于自己;文化上和地理位置上必须接近。
  创造人性化的网络文化
  接近员工,接近客户,是思科始终坚守的信条。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网,对实现这种接近至关重要,但思科更强调情感的交流。钱伯斯本人一年有40%的时间花在访问客户上。他每天平均要接见2—12位客户。晚上7点结束工作后,他常常邀请当地的思科员工一起喝啤酒、吃比萨饼。
  技术发展带来了并改变着我们今天的生活。然而钱伯斯并不认为技术决定一切。在异步传输模式(ATM)明显在技术上占上风的时候,客户告诉思科他们需要以太网,经过慎重的思考,思科决定尊重用户的意见。于是他们开发出一种兼容ATM和以太网的技术。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直到今天,思科给经理们发放奖金的根据仍然是唯一的,那就是用户满意度。
  钱伯斯认为,工业革命将机器设备与人联系起来,网络革命将信息与人联系起来。两者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不过后者要在10年中完成前者几百年才完成的变革,所以对人的要求将会更高。“日本晚了一个世纪,仍然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潮流;在网络革命时代,晚10年这种机会就不再存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能否把握好这些,决定了一个人、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我们常常将改造世界与移山填海的号子和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圣何塞,在硅谷,在思科公司的车间里,这一切都变得非常遥远。来自世界各地的芯片和部件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经过整体设计、组装和测试,又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在智慧静悄悄的脚步声里,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搭建成型,那是网络的世界,未来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附记:一个月后的6月2日,约翰·钱伯斯先生访华。面对数以千计的中国用户,钱伯斯承诺,思科将在今后几年中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建立网络实验室,并开设网络技术学院。思科在中国拓展着生存空间,而中国也在网络时代寻找着新的机会。)(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