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中国应该有世界一流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纵横谈

  中国应该有世界一流大学
  育文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中国百年现代高等教育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有力回应,是切实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几所有示范作用的重点大学,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抉择。
  综观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拥有世界闻名的一流大学:美国哈佛、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这些大学直接影响和推动着本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管理乃至军事等各个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理论家、企业家、医学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大多都出自一流大学;世界重大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和科技发明成果也大多出自一流大学;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是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或受过一流大学教育的知名学者。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创造的硅谷奇迹,英国剑桥大学科技园区形成的产业化优势中看到,世界一流大学在高素质拔尖人才培养、科技发明和知识创新,尤其在产、学、研结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新技术产业兴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和知识科技创新基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将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对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进程,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战略意义。
  江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的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个标准,是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宣言书和努力方向。
  江总书记精辟地指出:“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世界一流大学因其具有齐全的学科、很强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明显优势,具备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和知名学者的宽厚基础和有利条件,所以她们培养和造就的人才往往能够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杰出代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站在历史潮头,推动历史更快发展。
  其次,这样的大学,“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世界一流大学具有良好的学术环境,拥有一批世界公认的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能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能取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据统计,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及理论成果几乎都是在世界一流的大学中产生的,如电子对抗研究、牛顿环、麦克斯韦方程、凯恩斯经济理论等重大理论突破,就是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杰作。我国的许多重大理论成果也大多产生于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重点大学,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新人口理论、激光照排系统等。我们创建的一流大学就是要站在世界科学前沿,取得世界级水平的科研成果。
  再次,这样的大学,“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完善的规模宏大的教学科研设施,具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拥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他们能够抓住时机,不断发展自己,不仅在知识传授、传播、加工、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知识转化方面扮演主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角色,推动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同时,这样的大学,“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世界一流的大学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实行国际化的发展方针,成为世界科学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我们创建的一流大学就是要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的重任。
  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必须有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必须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即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师资队伍;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较好的国际环境。应该说,我国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首先,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江总书记亲自动员,社会舆论积极响应,科教兴国已形成共识,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良好的政策与舆论环境。第二,我国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经济实力。2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飞速发展,到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74772亿元,居世界第七位。这个经济实力为我们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现实可能。第三,两千多年来,教育在中国以其独特的方式得到积淀、培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学术传统;现代高等教育在中国虽然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她的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这一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四,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000多所,成人高等学校1000多所,已从中涌现出若干所国内著名的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重点大学,距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相差并不远。经过努力,到下世纪初叶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第五,我们有一批献身于高教事业的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能挑大梁,敢打硬仗,具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和拼搏精神,这是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宝贵的重要力量。第六,我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广泛的、经常性的联系,形成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经过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孕育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中国高教战线的广大师生员工充满信心和决心,将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践中,以积极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为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建立奇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