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化繁为简写风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6
第11版(文化)
专栏:

  方寸纳世界佳邮博古今
  ——一九九七全国获奖邮票赏析
  本报记者 孟宪励
  化繁为简写风流
  专家奖:《潘天寿作品选》
  潘公凯、励国仪作为现代美术大师潘天寿的儿子、儿媳,又是他的学生,还是著名的美术理论家,三位一体的特殊身份使他们在用方寸之地来解释大师时,多了一种独特的透悟和角度,少了一种约束和谨慎。6枚特种邮票《潘天寿作品选》在大师百岁诞辰之际同邮迷见面,现又荣获1997年度邮票评选专家奖。
  潘天寿生前喜嗜大画,画风沉雄阔大,气势磅礴,一些作品高达3米。他笔墨苍古,雄伟奇崛,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和表现风格。把他丰宏的艺术世界浓缩在6枚不足2寸的票幅上,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再创作过程。设计者介绍说,他们在从设想到成稿的两年多的时间内,反复推敲,精心选择了“黄山松图”、“朝霞图”、“梅雨初晴图”、“菊竹图”、“睡猫图”、“灵岩涧一角图”等6幅画作。这些作品多成于五六十年代,那是潘先生一生中最旺盛的时期,有山水、花鸟,有写意,也有兼工带写的,能全面地反映他绘画的风格、面貌。
  《潘天寿作品选》是近年来近现代美术家系列邮票中比较独特的一套,一经面世,便为行家首肯。它一改传统书画票中或单条、或中堂、或挂屏等竖形长条的束缚,采用颇具现代感的方形布局,饱满开阔,不同凡响,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图幅是三长三短,富于变化,不觉呆板。画幅四周框以和画家刚劲有力的笔触相协调的单铁线作边框,国名、票名和面值均安排在框外,保持了国画装裱的特点和画面的完整。同时,票幅底部大片留白,延伸了画面,开阔了视野,正符合潘先生作品恢宏博大的气魄。
  潘天寿作品本身也成为邮票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者告诉我们,在最初的设计中曾有多种方案,但后来都逐一放弃,最后决定在票面上不加任何修饰,只在图幅的大小、文字排布上尽心推敲。简洁朴素、凝重大方正是此票的风格追求。不论是《黄山松图》中坚如石凿、叶如铁铸,积蓄着一股倔强之气的黄山老松,《睡猫图》中冲天而起的巨大岩山和上面蜷曲卧伏的睡猫,还是《灵岩涧一角图》、《梅雨初晴图》中雨后初霁、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奇异景象,都令人赏玩不尽。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