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焦家村的信用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2-02
第2版()
专栏:

焦家村的信用合作社
本报记者 李根蒂
陕西省长安县三桥区焦家村群众办了个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大家全很喜欢它,叫它“小银行”。一到傍晚时分,就有人去信用社存款、取款或借钱。
焦家村信用合作社是一九五三年一月成立的。那时农民翻身不久,有不少人家的家底子还很薄,生产和生活都有困难。人民政府通过救济、农业贷款和发动农民互助等虽是解决了不少困难,但还是不足。信用社成立后,立即着手帮助群众解决眼前的生活困难,贷款给有疾病、死亡等受到意外灾难的社员,使他们不致再掉进遭受高利贷剥削的陷坑里去。去年二、三月间,信用社把社员存入的二十八市石粮食贷放给缺粮户,帮助他们度过了青黄不接的难关,又用贷款维持了本村的副业生产,解决了社员养猪、做豆腐、绱鞋等资金不足的困难。
信用社把主要的力量还是放在扶助农业生产方面。去年春上,社刚成立,资金少,只贷了些化学肥料和小型农具的款子。到秋季,资金就扩大了。当时麦田正需要上底肥,信用社马上放出一万八千斤油渣的贷款;今年又贷放了一千六百多万元的麦地追肥款。今年全村麦子丰收,信用社也有一份功劳。今年准备夏收期间,信用社贷出牲畜款九百五十多万元,帮助村里六个互助组买到牲口,减少了夏收的困难;还放出修理大车、水车等主要农具的贷款。今年从一月到九月,信用社用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贷款共有三千七百万元,约等于解放后到一九五二年国家银行给焦家村贷款总数的百分之八十。由于信用社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扶持,使焦家村的生产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村里每季购进的油渣量比过去增加了一倍以上,牲口也增多了。去年焦家村被评为全县的小麦丰产村。今年全村不光麦子丰产,棉花产量也提高了。
信用社给农民的贷款多半是用途急、见效快的,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春上,焦维平家缺粮,几乎断了灶火,焦维平弟兄们急得没主意,想卖掉牲口籴粮吃。正在这时信用社成立了,他由信用社贷到粮食和四十五万元的副业款,既解决了生活困难,又没荒废生产。今年夏收前,他家死去了骡子,庄稼人死条骡子是跌大跤的事,但他又由信用社贷到五十万元,自己再凑上三十万元买回了一头牛。他感动地说:“信用社就是我的金盆盆,受难的时候,它就来帮忙。”村里人议论:幸亏有个信用社,若是靠借高利贷,即使有十个焦维平也会跌得八辈子翻不起身。雇农杨振海在解放前被高利贷逼得失去了土地,成了游民,土地改革开始时,大家还怀疑他不会劳动了。现在他有了地,参加了互助组,还得到信用社的扶持。每当他把信贷款买来的化学肥料撒到地里后,总要去看几回,还抓起土来放在舌尖上尝尝肥劲,逢人就说信用社好。
经过各方面的实际教育,焦家村农民懂得了信用合作的好处,加上存款还有利息,很多人就用多入股、多存款的行动来支持和巩固自己的信用社。现在,全村一百二十七户人家,除掉六户地主,已有一百一十七户入了社,平均每家约有两个社员。信用社初成立时,有些社员抱着试探的态度,不敢多存款,怕好存不好取。那时一个月只收到二百万元的存款,其中定期存款只占十分之一。可是存放款业务开展以后,信用社的信用很快就上升了,去年每月平均存款达到四百二十三万元。今年的业务比去年更大了,从一月到九月每月平均存进
一千二百二十五万元,约为去年每月存款数的百分之二百九十,基本上达到了农民手中不存闲钱。焦家村以前也有五、六户农民不时地放点债,信用社成立后大家都和信用社打交道,没有人再向他们借钱,他们也就把余钱存进信用社里来了,其中有一户已由五十万元续存到五百多万元。
焦家村的群众常说他们的信用社是向社会主义走去的一道桥梁。过去信用社帮助了互助组和自耕农民,今年九月村里刚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信用社就帮了它一个大忙:一次贷给它两万斤油渣的款,基本上把农业生产合作社种冬麦的肥料解决了。今后随着信用社的发展,它还会给互助合作组织和自耕农民以更大的帮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