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人人是创造之人”——宝钢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12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人人是创造之人”
  ——宝钢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侧记
  刘长威王小干
  近年来,在宝钢这个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中,青年职工正以他们的创新实践印证着陶行知先生之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青年项目负责制”,是宝钢团组织大力推进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重头戏。他们有意识地给青年人压担子、配课题,努力做到“青年有项目,项目有青年”。目前,宝钢由青年负责的科研项目占项目总数的20%以上,其中热轧部、炼钢部、计算机公司等单位80%以上的科研项目由青年担纲,宝钢青年正日益成为宝钢科技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
  “BL法生产海绵铁和半工业性试验装置试验研究”是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相结合的重大科研项目,年轻的工程师李永全挑起了项目负责人的重担。经过项目组两年多的攻关,建成了一套每天生产5吨还原铁的“BL法”直接还原铁的半工业性试验装置,从而在世界上首次打通了由德士古煤造气工艺和竖炉直接还原工艺集成的生产海绵铁的新工艺流程,受到世界的关注。1999年1月15日,《世界金属导报》把“BL法生产海绵铁试验的成功”列为1998年世界炼铁技术十大新闻之一。
  米巴赫焊机是80年代德国引进的设备,投产后故障多、焊缝断带率高,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德国专家对此也是束手无策。青年工人顾军,通过深入地跟踪研究,大胆创新,攻克了五个技术难关,使整条机组的精密度投入率达到99.98%,领先于世界同类机组,并分别取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和1项宝钢技术专利。
  “项目导师制”是宝钢团组织实施的一项推进创新创效活动的重要举措。“项目导师制”即为青年技术骨干配备项目导师,指导他们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重大创新项目。宝钢团委联合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组织了100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专家担任青年项目导师。
  1580热轧PCC项目的23位年轻人,平均年龄不满30岁,在宝钢专家何浩然的指导下,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项目开发任务,比日本专家的估算节省了一半人力,缩短了一年时间。该项目的成功开发,为宝钢节约了2216万美元的外汇,每年创效益5308万元,被评为宝钢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
  宝钢青年的创新之路正越走越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