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办学也要讲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2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办学也要讲效益
  本报记者董洪亮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近年来成为社会各界谈论教育问题的常用语,并被写入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教育法》与6月中旬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我们一直比较注重教育质量,而对办学效益重视不够。习惯上用于经济领域的“配置资源”、“提高效益”等词语被引用到教育领域,表明教育界内外人士的思想解放,也标志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办学效益,办学效益问题在中小学不突出,比较集中地表现在高校,高等教育应讲求办学效益。
  部分高校办学效益确实较低。记者了解到,有的大学教师每周只有三四节课。去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340.87万人,教职工102.9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0.72万人。就是说,我国高校每个教师平均负担约8个学生,据比较,相当于世界多数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师资资源有一定的潜力可挖。这也是许多大学教师得闲到民办高校兼课或到其他社会机构兼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非教学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可以看出,高校行政后勤人员等高达60%以上,过于庞大。另外,据了解,部分高校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大包大揽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一些学校已开始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并取得宝贵经验,我们相信这项改革会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式,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使得高教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办学效益有所提高。今年5月,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图书信息共享、实验室相互开放等八个方面开展合作。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信息,首都学院路地区13所高校学生互选课程办法已出台,于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实施。各校承认开设互选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互选课成绩,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今年7月,教育部分别与中科院、安徽省政府、江苏省政府、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建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定,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一方面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另一方面,挖掘现有高校的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扩招学生48万人,扩招各高校会经受提高办学效益的考验并创造出新鲜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效益问题定能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