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撒哈拉以南非洲选举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16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撒哈拉以南非洲选举年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 廖先旺
  撒哈拉以南非洲本世纪最后一个年度普遍被人称做是一个选举年:尼日尔、中非、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科特迪瓦五个国家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举行总统选举。从9月开始,这些国家的选举为媒体所关注,各种政治派别纷纷登场,制造声势。
  总的来说,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目前的总统选举虽然因不同国情而异彩纷呈,但也有其共同特点:
  选举前奏是各政治派别在政治经济纲领以及与候选人有关的各个问题上的争论日益明朗化和公开化。媒体上不断有各种经济和其它丑闻、领导人传闻。几天前,科特迪瓦政府宣布提高燃料价格的计划就引起出租汽车司机的罢工和抗议,这个在平常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也令执政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以出口初级原料为主的非洲国家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选举需要经费,经济困难和财政拮据令一些国家甚至在选举活动经费上出现困难。9月11日,中非共和国总统选举混合委员会宣布,原定9月12日举行第一轮投票的中非共和国选举,由于预先印刷的“选票不足”而被迫推迟。
  非洲各国部族众多,部族问题本身就很复杂,各政治派别和部族的矛盾在竞选的背景下开始激化,各派别开始分化,给选举、政党组织本身和未来的政府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和不稳定因素。如仅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一地,表示要参加总统选举角逐的候选人就不下10人。在此情况下,第一轮选举结果很难确定谁是最后胜利者,而最后的胜利者也很难保持执政的稳定。
  西方国家在冷战后极力向非洲推行多党体制,但在具体候选人和具体利益上,美国、法国和欧盟其他国家存在着矛盾与利益冲突。这些背景令这些国家的选举气氛更加扑朔迷离,充满了变数。
  然而,非洲经历过90年代初的民主化浪潮,许多国家饱受战乱之苦。和平、安宁地生活是当前非洲人心所向,这在当今多极化的背景下对非洲的政治形势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望令非洲这些国家平安度过选举动荡期。从科特迪瓦来看,人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人心向背的作用。9月10日下午,记者参加科特迪瓦内政部部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会上,内政部长再次重申了政府根据1993年法律,认为反对党领袖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候选人资格。他同时宣布,政府将不惜动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禁止反对党于9月11日在首都附近的达布市举行群众集会。对科政府内政部长表示坚决禁止反对党集会,一直态度强硬的反对党领导层召开紧急会议,并立即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反应:决定推迟集会。这一决定虽然不能说从此未来选举就会平安无事,但它毕竟令达布避免了一场可能酿成混乱的政治对峙。
  另外,非洲许多国家经济结构对外高度依赖,外部援助对政府财政的支持作用和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受制于人的现实,以及解决非洲经济问题的复杂性,令任何一个明智的政治派别在采取实质行动前都要瞻前顾后,不敢轻举妄动。科特迪瓦内政部长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之前一天曾专门邀请各国使节,向他们解释科特迪瓦目前的政治形势。同一天,欧盟4月份中止的援助项目在经过审查后又与科政府达成重新启动的协议。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非洲目前许多国家的现有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也显露出承前启后、新一代跨世纪政治领导人和公务员的个性风格。
  (本报阿比让9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