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阅读
  • 0回复

走近汇纳思想的大海——湖南出版业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17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庆盛典迎书市

  走近汇纳思想的大海
  ——湖南出版业巡礼
  本报记者 刘虔 王必胜
  我们是被一种价值判断的吸引走近它的。
  三年前,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出版成就展上,江泽民同志兴致勃勃地来到湖南展台前,在巡视过湘版图书展品之后,这样评价它:“湖南不简单,出版工作很有特色!”而更多的是业内人士聚会的时刻,常称赞湖南同仁:“爱吃辣椒的人会出书!”“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是的,“湘军”是好样的!
  这支驰骋于我国图书出版领域的队伍,秉承湘人火辣辣的勇猛、坚韧和缜密,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探索、实践与搏战,已经赫然崛起,并以其雄厚的实力、开拓的精神、独创的风格和可观的效益享誉社会。全省十二家出版社,到去年累计出版图书三万余种,六十五亿多册,从省内发行到全国到海外。凡有书声处,就有湘版书,在历年进行的全国性三大出版奖项的评选活动中屡屡折桂,多次名列前茅,其中“五个一工程”评奖已连续三年夺冠。市场占有率、图书重版率及产业经济指标,也均居全国前列。迎接一次次挑战,抓住一个个机遇,今日的芙蓉之国,已是继传统的出版重镇京沪之后,全国又一个新的出版基地了……汇纳思想的大海,波翻浪涌;辐射文明的涛声,威传四方。正是在这里,忠于职守勇于开拓的“湘军”将士们,用信念、智慧和不懈的追求,书写着堪称壮美的历程……
  金秋时节,全国第十届书市即将在长沙举行,湖南出版人以他们骄人的业绩,向共和国五十年庆典献上了一份厚礼。
  正确的导向:对崇高责任的认知与坚守
  一切出版物都同人的思想、情感和灵魂的呼吸相关。它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传递精神之光的薪火。这种“高贵的天性”(马克思语)必然要求出版物的制作者拥有同样高贵的品格:拒绝任何粗俗与放任,以保证导向的正确。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天的湖南出版界,这个至关重要的理念已完全获得人们的共识。不过,它的牢固树立却并非易事,其间的教训是深刻的。八十年代末,一家有着三十八年历史的出版社,因为一本书的导向错误,得到了如马克思所说的结果,“遭受外部不自由———检查——对他这种内部不自由的惩罚”:一夜之间,被吊销了执照。这不啻给当时狂热的迷乱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人们开始清醒起来,上上下下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从切肤之痛体验到了导向问题的严峻。这个“一票否决”的苦果告诉人们:自由从来是以规范为前提的,自由只存在于现实的规范之中;有着高贵天性的出版行为更是如此。挫折教育了人们。从此,人们把正确的导向视为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抓得很紧很紧。岳麓书社最先提出“四种书不出”:品格低下的不出,需要报批没有批准的不出,违纪的不出,社会效益不好经济效益再好的也不出。其他的出版社都起而响应,建立制度,严格把关。这种责任的认知和坚守,不仅体现在紧随时代贴近社会服从大局这一整体策划的把握上,而且在具体选题的运作上也一定要确保导向的正确,这就为抵制破坏性因素的诱惑与冲击建构了一道防波堤。有了这道防波堤,湖南此后再也没有出过一本坏书,也没有跟风打擦边球的。去年“法轮功”组织曾以七十万元诱请某印刷厂为之出书,就被断然拒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成熟的显示。
  然而,慎于行,绝不意味着止于慎。正确的导向所要求的,也绝不只是处处设防而已。正确导向的更积极的意义是对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精神产品的呼唤、保护与深广开掘。正确的导向就像是一位高明的驭者,手中既有驭控马首的缰绳,也有策马奋蹄的鞭子。如果不是这样,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不去占领前方更辽阔的空间,只知原地踏步,正确的导向也就失去存在的依据与活力,形同驭者骑在了木马上。
  就在某出版社被吊销后不久,湖南文艺出版社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的出版上遇到疑难。读过小说手稿的认为写得好,应该出,但一想到当时尚在禁区的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历史,又生怕犯规踩雷,重蹈别人的覆辙。到底能不能出,不少人心存犹豫。当时刚上任的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满之认为,出了坏书是失职,如果好书出不来,也是失职。他提议局领导成员都来审读,然后交换意见。大家读后,果然感觉为之一新,都觉得小说写出了曾国藩“这一个”的悲剧性格,很有深度,也很有可读性。疑团扫除了,大家一致决定:“出!”果然,《曾国藩》一出,海内外读者争相购阅,啧啧称好,至今已连印二十次,发行七十多万套。湖南文艺出版社以此为契机,大大扩展了历史小说的出版天地,同传记文学的出版,组成了文艺社颇具优势和实力的飞翔的两翼;作者唐浩明也一发不可收,接着又创作了《杨度》、《张之洞》,共同构筑了文坛风景线上一处独特的景观。这正是坚守责任的奉献。湖南出版界的领导常说:“我们干工作,光稳妥不出乱子还不行,还要搞出点成绩来……”平实的话语里,涌动的正是被历史的使命所激励,摒弃平庸渴望创造的力量!
  精品名牌战略:不断超越自身的法宝
  为了责任而创造着的人们是勇敢的,也是富有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湘版图书浩如繁星,无论在比肩接踵的书市书场,还是在宁静的遍布城乡的图书馆,抑或是在藏而不宣的私家的书架上,人们都会发现,湘版图书总能占有它的位置,总能以其独特醒目的风采稳稳地保持在较高的文化品位上,因为长盛不衰而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每当好书一出,便好评如潮,各方赞誉,不期而至。最早一炮打响的“走向世界丛书”,因其揽古鉴今的意蕴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反思价值而被李一氓同志誉为“整理古籍的典范”,张岱年、任继愈教授则称湘版《船山全书》是王夫之三百年来版本中之善本,“可以传世”。计划要出一百种已出十余种的《英汉对照大中华文库》一露面就为世人所瞩目,被认为是“真正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经典传世之作,与商务出的汉译世界名著有异曲同工之妙,堪可比肩而立。那些一般人视为非高雅的难入经典之列的图书选题,一经湘军之手的打磨,仿佛点石生辉,同样也会引发社会的关注与震动。如直面普通百姓贴近生产生活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读本》,都因其科学普及的魅力和实用的价值而走进了人们热望的视线。前者被科学家誉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十部著作之首”的扛鼎之作,受到国家的重视;后者一出版,便引发了湖南农村的一场读书热,被视为“农民身边有了自己随身的医生”……环顾处于全国出版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湘版图书的景况,用“山花烂漫芳草绿,红杏出墙迷人眼”来形容,似不为过。而托起这道迷人风景的正是湘军多年实施的精品名牌战略。
  早在二十年前,湖南出版界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确立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出版思路,核心内涵就是要靠精品名牌打天下。“八五”、“九五”期间,又明确提出“上质量出精品”的口号,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精品名牌战略方案。这个方案,把出版重点牢牢地放在抓精品、树名牌、出特色上,从一本、一种、一套、一类精品抓起,积以时日,逐渐形成一系列的精品群,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出版物生产的全面发展和质量的普遍提高。实施不久,收效就很显著。“八五”期间出版的五千余种图书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就占两成。去年开始在全省实施的“123”工程,明确要求每年出版一千种新书中,精品应不少于二百种,精品名牌不少于三十种。1994年以来,为了给精品名牌生产以足够的物质支持和有力的监督管理,他们严格控制了规模、数量,优化了品种结构,调整了各个出版社的利益分配,完善了优胜劣汰机制。比如,他们设立的宏观调控基金,每年要拿出二百万元资助重点图书出版。他们建立的精品生产责任制,使重点的选题和图书一经确定就能从组织领导、编辑力量、资金安排、印刷质量、物资供应、市场发行、宣传信息诸方面得到切实的保证。对获奖图书的责任人都一律给予奖励。但对精品的要求也是严格的,不仅要思想内容好、学术价值高、文化底蕴足,还要编校质量高,实行编校质量否决制,如果编校质量不合格,则一律取消评奖资格,严重的不得公开发行。制度改变了观念。精品名牌战略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精品意识,从过去“要我编好书”一改而为“我要编好书”,人人求“精”求“名”。观念又强化了制度,各个出版社的运作由此进入了良性循环,图书质量得到整体的提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而出版事业的力量和繁荣就在这里。人间毕竟要好书,这条永恒的规律不仅揭示了人类对精美文化形而上的追求,也揭示了一切好书蕴含的精神魅力和商业价值。马克·吐温说,书只要潜到人口密集的地区,有了这个市场,黄油面包是稳稳到手了,因为这些人永远不会丢弃它。只要看看湘军们如今新建的办公高楼、宏伟气派的图书商厦,还有大为改善的居住环境、消费方式以及对后续事业的宏大构想,谁能说跟随巨大社会效益的脚步,巨大经济效益的翩然而至只是一种臆想的虚幻呢?
  敢为天下先:在制高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湖南无弱社。数点省属几个出版社,人民、岳麓、美术、文艺、科技、少儿、教育、音像,个个都以自己独有的“拳脚”,在全国同类出版社中显示出强劲的实力。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他们都善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营造自己的个性、特色、优势,达到“人无我有”的境地。正是在这个启动市场杠杆的制高点上,各路湘军凭着求存求荣的顽强意志,充分运用他们的胆识和智慧,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积累,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并且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向度:敢为天下先!
  他们或以内审的目光,钟情于本土深厚文化遗存的整理发掘。自古以来,那些活跃在华夏舞台上风流千古的圣者王者贤者智者和勇者何其多也,而其中的湖湘子弟不在少数,更古远的不说,明清以来,从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魏源,到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到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彭德怀、贺龙以及齐白石、丁玲、沈从文、周立波、田汉等等,无不在各自的时代各自的领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一座座风雨不息林木森森的高峰,既云蒸霞蔚,藏真隐痛,又危崖幽谷,怀瑾握瑜。开发这丰赡无比独一无二的湖湘文化资源,湖南出版界当属责无旁贷,更是莫大的幸运和机遇。全省几家出版社几乎都从这样的开发中受益:在积累文化的同时,积累了生存与发展。而岳麓书社犹为卓著,成立伊始,就把自己的重点定位在整理湖湘古籍上。为了筹措资金,又兼顾了古籍精品图书普及化的出版,《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古典名著今译读本》、《韵文三百首系列》等一系列皇皇巨著,皆因质高价低深受大众欢迎而畅销不衰,走出了一条以书养书的路。由此,一大批近代湘籍名人,从曾国藩、左宗棠到郭嵩焘、胡林翼的全集要集,都得以联袂出台,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湖湘书潮”,为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复兴推波助澜。
  他们或以开放的胸襟,吸纳八面来风,锐意创新制胜。科普读物最深厚的魅力,在于用科学的精神点燃公众心头的理性之火。但我国科普读物的出版,过去一直停滞在介绍知识与方法的层次上,少有从理性的高度传播科学精神的作品。这种情况,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素质的时代要求不适应。不打破这个“瓶颈”,科普读物的出版就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湖南科技出版社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一次科学的“颠覆”,做一次理性层次上的攀登。基于当时国内尚无这类佳作,他们从国门之外选择了书目,这就是后来畅销全国的《第一推动丛书》。这套丛书的出版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把一种科学的精神即“怀疑——批判———创造”的精神带进亿万读者心中。紧接其后,又出版了由国人自己撰写的《科学的历程》和《守望家园》,在人与科学、人与环境的关系上,给人们的灵魂以极大震撼。这一切,为我国科普读物的翻译与创作注入了更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审视的激情,一改过去肤浅说教的老套子,可谓开了新生面。领此风骚者,湘军也!
  他们或以热情的清醒,不从众,不跟风,在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奉献力量。八十年代末,充斥着暴力描写和凶杀场面的卡通画引入我国,给青少年的视觉以巨大冲击,一时风靡全国。一些出版社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跟风而上,放弃了少儿思想读物的出版。尽管卡通画不乏激发想象的能力,但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给陷入卡通世界的青少年以援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文本占领他们的课余空间,这是湖南少儿社这些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责任给了他们实践的勇气。他们不跟风,不因商业利益而损害社会效果,始终把青少年思想品德读物的出版抓得很紧,推出不少编排新颖富含文化意蕴适合新形势下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好书,有的还在全国获奖,如《中国革命史话》、《精神之火》以及《黑眼睛丛书》。去年出版的《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和《一元书库》更有一番别样的新意。前者是由四位科学泰斗、世纪老人苏步青、王淦昌、郑作新和贾兰坡专为孩子们撰写的图书系列。作者们以自己的一生经历为线索,展示了各自独特的人生体验,渗透着崇高的科学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后者则是为农村小读者设计的,摒弃了时下流行的一大二厚三豪华的弊病,平实朴素而不失精致,且确保内容的充实,处处体现着编者的良苦用心。它的出版,被专家们赞为“1998年少儿出版界的一道亮丽风景”。
  力量的诗篇:从心灵深处开掘活水清泉
  遥想当年,1951年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的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安家长沙时,解放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百废待兴。三年后改名为湖南人民出版社。那时全湖南只此一家出版社,且家小业小。1976年“文革”结束,全省仍然只有这一家出版社。真正的繁荣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今,小溪已汇成大海……
  人们说,是历史改变了这一切。但历史说,是人,是拥有几近万人之众的出版湘军改变了我的历史。是的,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里,且从记录湘军发展的资料上截取有关人才的一段,以蠡测大海,资料上这样介绍——
  二十年来,湖南新闻出版队伍中涌现了一大批成就突出的专家,先后有六十二人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其中两人获中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韬奋出版奖,十四人被确认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二十二人获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三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十七人被评为全省优秀中青年编辑。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编审钟叔河所编辑、整理、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等为海内外出版界瞩目,1993年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岳麓书社编审杨坚,历时十七年,主持编辑五卷本《郭嵩焘日记》于1985年面世,十六卷本、八百余万字的《船山全书》于1996年全部出齐,1992年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被确认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5年获第四届韬奋出版奖。岳麓书社编审、全国政协委员唐浩明,主持编纂了三十卷《曾国藩全集》,所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深受读者欢迎,所著长篇历史小说《杨度》获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郭天民,主持编辑的《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获中国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银奖;主持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材,被国家教委评为一级一类教材,推荐全国使用,年发行量二千万册;由他主持策划、编辑的《齐白石全集》于1996年出版,获国家图书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编审李永平,潜心于高层次科普图书的开发编辑,取得了突出成就;由他策划编辑的《科学的历程》、《第一推动丛书》,分别获中宣部和湖南省的“五个一工程”奖。
  这是海上漂浮着的巨大的冰山。阳光把裸露的山体照耀得格外璀璨。显然,上文的表述只是冰山裸露的一角。为了共同的事业,更多的人是默默地奉献着的。最可喜的是青年人挑大梁,像张天明、汪华、胡建勇、黄一九、李陆明等,这里无法详列他们的姓名。他们也是组成冰山的重要部分,并共同拥有了庄严的整体。然而,又是什么力量使这支晶莹的队伍能够穿风踏浪赢得今天的光荣呢?少儿社副社长、湘军中三个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之一的彭兆平,因为编了《走出封闭》、《周恩来的领导艺术》等,在全国多次获奖。她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你编书的诀窍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说:“把编辑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然后倾注全部热情与心血。”这或许就是全部答案了。是的,当人们渴望在自我生存之外取得远比生存更崇高的意义的时候,心灵的渴望就一定会开掘出活水清泉,汩汩地滋养着岁月的绿荫、光荣和尊严……而现任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刘鸣泰则说:“我们取得了进步,但远不是胜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谁都不能妄言胜利,永远也不能。生活对我们的挑战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着,我们只有更勇敢地应战,不断开辟前进的路……”这就是蛰伏在湘军将士心底的强音!
  而此刻,我们还似乎听到了马克思这位不朽老人一个多世纪前发出的声音:“自由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它是国家精神……它是从真正的现实中不断涌出又以累增的精神财富汹涌澎湃地流回现实去的思想的世界。”
  呵,这澎湃汹涌汇纳思想的大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