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啊!可敬的戍边人——南疆见闻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0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啊!可敬的戍边人
  ——南疆见闻之一
  崔士鑫罗汉王跃平
  编者按:公安边防部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集“武装、执法、涉外”的特点于一身。多年来,他们驻守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边境地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边境地区走私、偷渡、贩枪、贩毒等严重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沿边沿海地区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边防官兵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不久前,本报记者参加了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八千里边防行”采访活动,发回了一组报道,以便通过云南公安边防这一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安边防部队这支特殊的队伍。
  在云南4000多公里长的边防线上,界碑隐藏在亚热带密密的丛林中,没有连续的铁丝网,也很少见到矗立的哨楼和瞭望塔。只有那些长年驻守在这里的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官兵,才能使人意识到国家的存在。
  今年夏天,我们一行人驱车由昆明向南,开始沿边境线采访。满目是葱茏的凤尾竹和繁茂的橡胶林。如果不是看到西双版纳边防支队芒海工作站的牌子,汽车会不知不觉地驶过一座不起眼的小桥,开到境外。那边是缅甸的一个小镇,名叫勐古。
  站上外出巡逻的战士们刚刚从密林中归来,亚热带湿热的气温使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条小狗紧跟在队伍旁边。站长梁永毓告诉我们:战士们叫它“勐男”,意思是“勐古的小伙子”。它的母亲在勐古怀孕,却来到站上生下了它,因为勐古与芒海镇只有一条小河沟之隔。过了小河,那边就是缅北赫赫有名的“金三角”了。勐古地区种植毒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加工海洛因的工厂就设在芒海对面的境外,年产海洛因大约有2.5吨左右,勐古则是个大的毒品中转站。一旦国门大开,后果不堪设想!
  在整个南疆,正是这些用双腿或原始简陋的交通工具、缺乏必要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边防官兵,从酷暑炎热的红河岸边,到风雪交加的高黎贡山深涧峡谷,从繁华热闹的瑞丽边境,到阿佤山茫茫的林海,长年驻守在漫长的边防线上,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看守着祖国的南大门,守卫着神圣的疆土。
  怒江边防支队片马工作站位于雄伟的高黎贡山西麓。要到片马,先要经过海拔3000多米的片马丫口。这里长年狂风呼啸,雪花纷飞,被人们称为“风雪丫口”。风雪丫口气候反复无常,遇到大雪封山,只能步行跨越,蔬菜等用品都供给不足。冬天,战士们吃饭开始是热的,中间是冷的,到碗底就成了冰碴。然而一代代边防官兵却以大山般巍然的气魄,守卫在艰苦的丫口之上。
  思茅边防支队西盟大队位于阿佤山深处。这里海拔虽然没有风雪丫口那么高,但是境内100%是山区,山高坡陡,交通通讯闭塞。山上长年雾气弥漫,冷雨淅沥,一场雨往往从5月下到10月。冒雨走进战士们的住处,可以看到库房里到处是摊开的湿军装。大队副政委刘富光告诉记者:“洗衣服一般七八天能干就是快的了,最多要晾上十几天。”
  然而艰苦的环境没有难住边防官兵,他们就像一座座界碑,坚定地扎根在祖国的南疆。
  在西盟,我们遇见了大队政委李平。他是拉祜族人,1980年当上边防警察后一直驻守在阿佤山。艰苦的条件使他本来健康的身体患上了胆结石、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多种疾病,但他已爱上了南疆这片国土,一直坚持在阿佤山深处,为边防工作而奔走。有人曾断言:在西盟这个地方种不出菜来。但李平不信这个邪。他不断深入到基层站、所,走访当地群众,终于总结出了这一带的天气规律,什么季节能产什么菜、施什么肥都一一摸清,终于种出了阿佤山第一批蔬菜。
  云南国境线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6,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沿线多高山深谷,峻岭密林,气候多变,地形复杂。边防官兵多驻守在最偏远的地方,巡逻于毒蛇、野兽出没的丛林。在红河边防支队河口检查站山腰分站,营房的台阶上就时有眼镜蛇盘踞;在思茅边防支队的老范寨工作站,我们看到设伏堵卡的官兵们汗流满面,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在德宏边防支队的木康站,我们看到值班的女兵由于长年累月地将货物卸下装上、对可疑车辆进行检查,她们的手指磨粗了……
  但是还是有那么多像李平这样扎根在这片疆土上的人。在吃水都很困难的西双版纳边防支队勐润工作站,军嫂梁若冰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带着孩子一起陪丈夫驻守边疆;在烈日下站一站就汗出如流的老范寨,站长许应江不肯回到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的昆明,尽管做生意的父亲给他在昆明最好的住宅小区买好了房子,一次次催他回去结婚。许应江说:“我愿意带头,我愿意和这些守边的人在一起。我只求家里人还有别人能理解我,理解我们边防官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