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水碧波清何日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8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环境扫描

  目击长江
水碧波清何日现
  本报记者 丁伟
  近年来,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上游地区恶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曾经是“澄江静如练”的母亲河已风光不再。
  前不久,记者随国家治理长江污染联合执法检查团赴四川、重庆、湖北等地采访,沿途所见,尽管由于径流量大、解污能力强等原因,长江中上游整体水质目前尚可,但在重庆、涪陵、宜昌等局部江段,已经出现了绵延数十公里的污染带;在相当一部分支流,水中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长江中上游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地区的环卫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沿岸居民将长江及岸边地带当成天然的垃圾处理厂。据测算,川、渝、鄂两省一市每年直接排入长江的生活污水达3.3亿吨;岸边每年新增露天垃圾约2亿吨。在靠近城镇的江岸坡地上,经常能见到一堆堆白花花的垃圾。遇到暴雨或江水上涨,这些垃圾会顺势流入江中。
  近些年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沿江地区或多或少忽视了环境保护。在临江而建的大小数千家企业中,普遍存在环保意识薄弱、垃圾处理设施落后的问题。据检查团对一些城市及所属市县、乡镇的调查,仅在三峡库区沿岸,就分布着大小1000多家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每年排入长江干流及支流中的工业废水和废渣预计超过10亿吨。
  内河航运给两岸带来了繁荣,但由于管理不当以及防范不及时,也给长江带来了大量的船舶垃圾。在游船聚集的重庆朝天门、涪陵龙王沱等码头,记者看到,江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油污,江水的颜色浑浊暗淡;在游船经过的江段,随时可见方便面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顺水漂浮。
  各式各样的“污龙”沆瀣一气,侵蚀着母亲河健康的肌体。
  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葛洲坝电厂。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顺江漂浮而下,在大江、二江电厂拦污栅前聚结,堆积成厚厚的垃圾山。每逢汛期,湍急的江水将垃圾冲进水轮机内,严重影响了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和发电效益。据电厂负责人介绍,从1995年至今,葛洲坝电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累计打捞各类垃圾6万多立方米。但由于源头没能得到有效控制,险情仍时时发生。
  在葛洲坝上游约40公里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加紧建设,总长度超过200米的5级船闸已初具雏形。因为存在葛洲坝的前车之鉴,许多检查团成员不免担心:待蓄水发电后,葛洲坝的遭遇会不会在三峡重演?更何况,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区内的江水流速将由目前的每秒0.8米下降到0.3米。流速减缓,解污能力自然减弱。如果蓄水量达393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遭到污染,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为治理以中上游为重点的长江流域的污染,近两年来,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责任,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时限,引导治污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环保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唤醒当地决策者和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使治理污染成为自觉行为;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结合三峡库区移民建镇工作,尽快偿清环保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
  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长江终会有水碧波清的那一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