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阅读
  • 0回复

咬住农业不放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3
第1版(要闻)
专栏:

  是什么支撑了吴江工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长期保持较高速度?吴江人的体会是: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作为工业发达的县市,更要——
  咬住农业不放松
  汤李樑杨晴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间是吴江。”吴江人这样介绍吴江。
  吴江人是足以自豪的: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盛泽镇“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被誉为“华夏第一镇”。
  最近,我们踏访吴江,发现这样一件趣事,该市对部分镇党委书记戏称为“甲鱼王”、“鸽司令”、“蟹将军”等。吴江以乡镇企业发达著称,吴江的乡镇负责人同时也津津乐道于农副业,这倒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工业发达的吴江市,改革开放20年来,农业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达到了旱涝保收,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人均占有水平、土地产出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居全省及全国前列。全市粮油总产多年稳定在45万吨和4万吨以上水平。去年,全市多种经营总收入42.4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20元中,58%来自多种经营。
  重工轻农、与农争地、土地抛荒等一些发达县市出现的现象,在吴江基本不存在。与吴江的干部谈农业,你会听到一个共同的回答:“真的呀,我们从来不曾放松过。”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强调说:“经济越发达,越要重视农业。”
  强化一个观念——尽管农业的比重下降了,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决没有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越低。
  1978年,吴江农业占全县经济的比重为60%,20年后的今天,已降至9.2%。
  农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是否意味着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呢?不,农业的基础地位决没有改变,而且始终不会改变。
  多年来,吴江走的是一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该市始终坚持巩固农业基础、提高发展工业、积极推进三产的总体思路,农业基础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做法,吴江市坚决反对。工业建设必然要占用土地,吴江狠抓土地复垦,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该市组建了疏浚公司、土地利用开发公司等市镇土地复垦专业队伍,一年四季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废河、废浜、废坑塘、低洼地、废宅基地等改造成可耕地。近十年来,吴江征用建设用地38000亩,而复垦土地则达4万多亩,做到了土地动态平衡,总量还有所增加。
  增加一个投入———建立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吴江西濒太湖,有“水乡泽国”、“洪水走廊”之称。1991年太湖流域一场特大洪涝灾害,给吴江造成了4.6亿元的损失。吴江人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1991年至今投入4.15亿元,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在吴江触目所见,河湖澄碧,沟渠齐整。陪同的市委宣传部部长徐惠民告诉我们,村级河道疏浚工作1998年年底扫尾,到1999年,全市河道可望全面疏浚一遍。
  水利建设增强了吴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993年太湖流域洪涝较1991年为甚,吴江的经济损失却减少至2亿元;1995年灾情更胜1993年,损失已降至1亿元。
  农业现代化,农机需先行。从1993年开始,吴江市规定,凡是乡村购买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市、镇、村三级按三、三、四比例给予资金投入,在全市形成了国家扶持、乡村为主、农户补充的投入机制。5年来,全市农机资金累计投入1.2亿元,每百亩农机装备达71千瓦,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已达66%。三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民只需“种麦提只篮,收麦提只袋”。
  除市镇财政投入外,吴江建立了农业积累机制,1992年以来,全市农业投入达6亿元。
  改变一种思路——农业并非每个领域都是弱质产业,“农”字里面有黄金
  到吴江看农业,不可不看华鑫。
  驶近华鑫集团,迎面可见一块牌楼,上书“神州第一甲鱼场”,器宇非凡。爬上高耸的“赏鳖亭”,放眼望去,千亩水泥甲鱼池蔚为壮观。这是我国农业系统首家国家级企业集团,拥有净资产3.64亿元,年产种鳖10万只,稚鳖420万只,商品鳖170万只,商品鳗800吨,特种水产饲料6000吨。去年实现销售额2.1亿元,创利税6000万元。
  谁能想到,这原是一家生产阿拉伯头巾的纺织厂。1991年,面对纺织行业市场的不景气,在困境中改变思路,把目光转向农村,搞起了甲鱼养殖,从此步入了别样洞天。从头巾到甲鱼,可谓一场思想上的革命。那时节,正是各地工业大干快上的时候,华鑫却来了个弃工从农!
  5年后,华鑫已步入“中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华鑫现象在苏南地区形成强烈冲击波。
  经济学家指出,70年代后期,江苏农民办工厂,创下了乡镇企业崛起的奇迹,现在可能面临一种从工业回归农业的新转机,当然并非退回去搞农业,而是在高起点上创办新型农工商企业,从而形成新一轮农业开发热潮。这也是工商业本身的二次创业。
  据专家分析,如果按从基础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产业化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大有前途,获利较高的投资产业之一。
  华鑫“水中捞金”,吴江一些企业纷起效仿。桃源镇一家企业与以色列客商合作办起花卉苗木场。盛泽镇一家绸缎印染厂跑到同里镇一个湖边创办“亚明现代农庄”,全市已兴办各类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6家,去年农副产品及其延伸产品出口创汇超2亿美元。
  我们参观了盛泽镇的一家鸵鸟养殖场。场主唐明德原是搞丝绸销售的,1996年创建了这个养殖场,累计投入520万元,现拥有鸵鸟400多只。主人指着那些傲然挺立的成年鸵或毛绒绒闲卧着的幼鸵,侃侃而谈,一副稳操胜券的神情,并说,当年若继续搞工业办了别的厂,说不定要亏!
  “金丝(电缆)银线(丝绸)织吴江”。有人这样概括吴江的经济特色。我们想加上一句:“工农协调铺锦绣”。一批新型农工商企业的迅猛发展,构成了吴江的另一道产业风景线,这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